当前国际学校都有哪些课程体系?

513好学 2023-02-24 12:05 编辑:admin 282阅读

一、当前国际学校都有哪些课程体系?

由于各国际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不一样。课程主要有美系课程(如AP、Calvert、Livermore course、ASE、ESL、UMASS-MALAL和TOEFL课程)、国际通用课程(如IB和IGCSE课程)、英系课程(如A-level剑桥课程)和澳洲课程(如WACE和VCE课程)等四大体系。

其中,开设AP、ASE、ESL等美式课程的学校达175所,开设IB国际课程的有81所、开设A-level剑桥课程的有61所、开设IGCSE国际课程的有73所,开设VCE澳洲课程的有12所,其它小众国际课程总为98所。以上数据来自力迈中美《2017中美国际教育白皮书》。

二、美国跟中国的教育方式,有哪些不同?

中国与美国分别代表着人类社会截然不同的两种文明,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孰优孰劣自由心证了,极具争议,此处不论。教育是根植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土壤里作物,并反映为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有怎样的文明,就有怎样的教育;反之,有怎样的教育,就反映了怎样的文明。

中美两国的教育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作物,先从最肤浅的表象上看:

美国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延续,如果要说中美之间教育方式的最大不同,我看主要不同在于,美国是启发式教育,中国是灌输式教育,我认为两者没有高下之分,也不存在着所谓的差距

如果你一定要分出个高下,你得先成立个权威的教育鉴定机构,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分别鉴定,是适应启发式教育?还是适应灌输教育?,拿出确凿的证据,否则,很难有统一的认识。

如果中国的学生从小也像美国的学生那样,上学不带课本,上课围坐在一起打打闹闹,回家也没个家庭作业,尽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非把家长急坏不可。

中国学生的负担天生就比美国的学生大,不但他们学的都要学,还有许多国学内容要学,有的还要背,死记硬背没有事不好,以后慢慢都会理解的,所以中国学生不比美国学生更努力是不行的。

中国短短几十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好论证了中国教育的成功,中国的问题出在顶尖的科技人才落后于美国,所以有人质疑是灌输式教育限制了想象空间

即使这种论据成立,也不能否定整个教育体系,我们既要认识到自己的教育不足之处,但也不要全盘否定,既要看到美国教育好的地方,但也不要全都仿效,比如在教育中也适当增加些启发教育,也可以适当减轻点学生负担,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实践,但总的还要以中国式的教育为本。

第1点就是在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美国更倾向于放养式教育,而中国更倾向于管教式方式。第2点就是他们的教育理念上有所不同。第3点就是他们的教育行为上有所不同。

前者主要采用自由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约束较少,更善于让孩子在活动中探索知识,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而后者教育则更注重间接经验的或者,教学的效率更高,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知识。

中国更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美国更注重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方式不同,但考验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一样的

美国注重孩子独立,中国只在乎孩子成绩,完全不在乎孩子的感受

三、中美的教育差异是什么?

美国教育注重孩子基本能力的培养,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和智能的实际运用。中国的教育中心在于让孩子尽早尽多的记住知识,缺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更少生活实际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看问题不要太偏激。有些事情我们无力改变,但何不在现有的环境下更好的生存下去。你强,你才有了话语权。

长大后的事情,是长达了你去改变,不是现在的你在妄想。

脚踏实地比仰望天空好!

在于两国学生对生活态度的不一样

四、中美家庭教育到底有多少差异

中美两国的教育各有优弊,中国教育虽然比较传统但是孩子能懂得忠孝礼仪,美国教育虽然能孩子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但是亲子关系不比中国,文化底蕴和沉淀也不比中国,独立人格更易引发犯罪。

由于中美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导致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家庭教育目的的不同

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家庭教育实践活

动的归宿。它制约着家庭教育活动的方向,一切家庭教育活动都是实现家庭教育目的的过程。

在我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指把孩子培养成人才,将来有出息,过上稳定、舒适的生活。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则很少考虑。结果,即使学业成绩再好,将来也很难立足社会,甚至还会与父母的期望相反。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性强和具有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这个目标与中国的家庭教育目标比起来,是不高的。社会人的目标不是让人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一个现实的,易把握的要求。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不同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论述培养绅士的家庭教育时,提出并论述了家庭保健、家庭道德教育和家庭智育。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书,对于儿童的家庭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家庭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任务和内容,作了详细地阐述。可见家庭教育所承担的任务和教育内容是多方面的。有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内容。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涵分为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但往往当孩子进入学龄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首要位置。在体育上,中国的家长更喜欢防御性的、静态的、被动的保护方式。如:保证孩子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品,保护孩子安全,注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为孩子购买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读、写、算的能力,为步入学校教育打下基础。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特长的重要性。因而盲目的培养孩子的特殊艺术才能。如送孩子去绘画班、舞蹈班学习、聘家教等,从而导致孩子学这学那,最后失去了学习艺术的兴趣。相对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比较丰富、科学。

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注重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的和谐发展。美国人有这样一个信念:成功靠努力争取,而不是靠继承。美国人崇尚个人奋斗,靠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获得成功。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渗透出美国家庭教育的点滴。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幼儿的户外活动、体育锻炼。如在院子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活动;在认知的发展上,家长注意开拓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尊重儿童自己的选择;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动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的美,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完成教育内容的具体措施和手段。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联。

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表现在生活上的包办、代替。社会上过分保护,不少家长怕孩子吃亏或学坏,于是就限制孩子与外界接触。经济上对孩子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总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们奢华浪费的习惯。与生活、经济、社交上的纵容相比,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却非常高。当孩子出生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

美国家长从锻炼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出发,对孩子采取放手不放任的方法进行教育,主张开放式教育。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美国父母更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人权,把孩子当作是一个独立、平等的家庭成员相待。

(四)家庭教育的结果不同

由于教育目的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中国家长包揽一切,孩子形成了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遇事不果敢、缺乏兴趣、不愿尝试、适应性较差。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较差,怕苦怕累,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的钱来读书,美国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他们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于冒险,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