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定的文化如何通过其语言影响另一种文化?

513好学 2023-02-27 23:05 编辑:admin 292阅读

一、一种特定的文化如何通过其语言影响另一种文化?

语言文字对文化起传承的作用,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是文化传承、发展、繁荣的重要载体。

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语言与文化关系之密切,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人们认识世界的成果,通过语言保存下来,传播下去,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二、谈一谈语言文字对传承文化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精魂。因为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因为文化,语言富有韵味。

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还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语言则是属于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而语言又是文化的传承的载体,如果非要选其一,那么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载体除了语言以外还有很多,比如青铜器,就代表了商、春秋时期的文化。

四、语言是一种生活方式 还是文化的载体

其实,语言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思考推理、传承文明、身份认同。人使用一种语言,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并以这种文化身份存在。

社会生活中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需要语言。商贩用语言叫卖商品,教师用语言教授知识,医生用语言探查病情。俗语“好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三寸舌胜过百万兵”,就是指语言发挥出的极致的交际作用。当然,中国文化更重谨言慎行,言行合一。“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光说不练假把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交际生活中人们为界定社会关系也需要语言。《论语》中有“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是提醒人们在交际生活中要了解对方。中国人素来注重说话的场合和彼此的关系,以界定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

精神生活中人们思考推理、认知外界需要语言。“话不说不明,灯不挑不亮”,没有语言,概念没有依托,推理进程很难进行。语言是认知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也需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精神生活中人们进行情感交流也需要语言。《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良言价值无可比拟,千百年来语言成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

文化生活中人类创造、记载、传播文明更需要语言。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习得一种民族语言的同时,也就是在习得这一民族的文化,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态。今天,保护濒危语言和方言、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已经成为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语言在加强民族身份认同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共同的语言身份将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使他们即使身处他乡也能得到社会的归属感和心理的慰藉。小说《最后一课》中,面对母语教育权利被剥夺,法语教师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语言是把民族凝聚在一起的重要纽带,是使民族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人类既生活在物质的世界中,也生活在语言的世界中。绚烂多彩的社会生活,抽象繁复的概念推理,复杂多变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语言来书写和描述。语言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把人类同周遭世界联结在一起,把人类的精神世界联结在一起。人类的一切生活无不跟语言相融、相连,正如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形式。”生活里的语言灵动活泼,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的音符。语言有多丰富,生活就有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