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的这个范围稍微有点大,所以以高考范围来回答吧。
首先,需要区分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区别,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1知识点数量,2解题思维。
现在咱们就可以把这两个方面分开来说,逐一想办法。
数学的知识点很重要。
记不记?
刷题就行!
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要做好得过且过的准备。
但是你不想蝇营狗苟,怎么办?
必须记!而且还要很熟练,别跟我说刷题,你不会知识点,刷题就是瞎刷,你所用在写题的时间就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你同意,就往下看,我给你说明知识点记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保证你能有机会考到120以上。
把所有数学课本的目录印下来,记住,只是目录。
然后开始叙述里面出现的知识点,注意,课本里面的知识点,非课本知识点根本不用记。
我是不是要寄很多拓展知识点呢?这样我可以秒杀!
别说秒杀,斗争经验不足的学生和走向巅峰的学生最喜欢秒杀,你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二者之一。
那么知识点叙述到什么样的程度算合格?
举个栗子。三角函数是必修四第一章,第三章自己必修五第一章的内容,课本上大概有40到50个知识点,叙述时间大概保证在5分钟以内,平均一分钟10个知识点左右。
其他章节可以依次类推。
记忆方面有知识点,题型及常规处理方式。
老师,我都记了,不会用,不急,一切总要有个先来后到,理科知识点和文科知识点一样,需要理解。
理解知识点就得靠练习,每次不会做的题目经过老师讲解或者自己看过解析后,总能让自己失望的发现原来就是某一个知识点没有掌握下来。
不是你没有记下来,而是知识点没有深入理解,这很正常,所以你需要反复练习,反复深入理解知识点。
现在来说解题思维。
解题思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分析习惯,2奇思妙想。
拿到一个问题,你从第一个条件开始读到结论,你得到了多少结论,这些结论是否都以知识点为依据得出的。这就是初步的分析习惯。
各个条件之间如何联系,这是第二步分析习惯。
解题时突然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和现在遇到的情况不相符,实际是另外一种题型,而且能转换到这个题型的处理方式上,这是第三步分析习惯。
说的更加直白些,分析习惯就是你的解题习惯,从哪里切入,在哪里连接,从哪里转折都是你在课下已经练习并总结过的,考试时只是把这样的过程再执行一遍而已(忽略心理压力)。而且每一道题的分析习惯基本都是一样的。
具备以上知识点和分析习惯,120基本跑不掉。
为啥不说第二种分析习惯?
奇思妙想基本没有规律。
祝你好运,高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