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是聋哑人沟通之母,否则聋哑人是外国人!
聋人是特殊人群,且数量庞大,特殊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从小接受正常教育,因此特殊机构的教育是他们唯一能够学习的途径,特殊教育最大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新融入社会,获得自我生存的基本需求。
聋人想要自我独立,不但需要学习,还需要有重新融入社会的信息。摆在聋人面前最大的问题,不是解决听力的问题,而是解决交流沟通的语言问题,毕竟语言是这个社会交流的主流方式,手语仅仅适合同类人群交流,大众对手语还是比较陌生的。所以面对求职的聋人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考虑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增加自立谋生存的几率。
现在我们社会科技发展的太快了,希望社会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要带上这些特殊人群,为他们留下一线希望,比如提供一些不使用语言或少量语言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我不希望只有简单机械的体力劳动,而是一些可以发挥他们脑力特长的机会,不要因为一种缺陷就失去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更不能因为身体缺陷就全盘否定他们,对聋人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其实我们需要做的还很多,特别是全国高等院校开设的聋人特长班还是不多,对职业设计也很有限,多是一些从事简单刻板重复工作的服务行业,可以说整个特殊教育还处在为他们谋生存的初级阶段,而他们中的一些人迫切需要谋发展的更高级需求。所以,希望从教育开始,就需要重视和改进对个人能力长期规划,同时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组织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主动参与到为聋人谋发展,谋生存的行列来,为残疾人共享社会改革发展果实,同步跨越小康努力!
那么聋人的语言康复需求入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聋儿的听力补偿,语言功能的恢复,以及重新融入社会的心理健康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家长们,当然对孩子的完美康复更是殷切希望,这同时也是语言障碍矫正机构的期望和责任。
一、家长做好心理准备和正确的辅助配合
特殊教育界有一个观点——“不论有多少专业人员来教导特殊儿童,其影响之深远,仍远不及特殊儿童父母对其的影响”。建议聋儿父母去读一读《从零岁开始的聋儿家庭指导》这本书,这是特殊教育界、语言矫正专家非常推崇的一本书。其中的“母亲法”的亲子关系值得学习,家庭环境、社会关系辅助等都会对孩子的康复起到病理、心理双重康复的积极效果。同时还能帮助家长正确的认识康复训练技巧,客服不良心理状态。
二、听力语言障碍康复的三个原则:
1、耳聋发生的时间,耳聋发生的年龄越小,对语言的形成影响越大;
2、耳聋的时间越早,听力损失的程度越重,语言障碍越突出;
3、语言环境,康复教育,康复方法都能影响聋儿语言的形成发展。
聋儿早期的发现和听力补偿是语言障碍矫正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后期矫正康复效果。
三、听力语言障碍康复训练重点
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言语训练阶段,是听力语言障碍康复的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要注意:
1、做好听觉训练,保护补偿的听力,培养听觉和记忆能力。包括声音观察,声音分辨,声音理解,语言因素的特点等。
2、做好发音训练,这个阶段会很难(篇幅有限不做具体描述),包括发音基本功,呼吸以及口舌操,有必要的话对大龄聋儿,还要进行针对性的口肌训练,重要的还有发音协调能力学习,从发音分辨,到发音准确,到音位理解正确等,都要经过大量的练习,从而使听障儿童了解、体验并掌握发音部位及方法,从而培养正确发音的习惯。
3、语言训练,包括理解语言,语言表达,正确使用能力培养,引导聋儿主动学习、发展语言的途径和方法,直到可以自己驾驭语言能力,达到自由交流后,才算成功,才能真正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