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作文写的不错但阅读能力差是什么原因?

513好学 2022-08-30 06:25 编辑:凤平 288阅读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兴趣很难,每天让孩子读一篇喜欢的文章或一首诗,坚持经常,督促孩子每天读后写一篇心得,坚持经常,过一段时间考查孩子阅读能力,经常鼓励孩子,孩子发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兴趣就养成了。

作文能力和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又不是完全相同的,比如有的孩子平时说话条理清楚,那么他写作的话也能写得出来,但是阅读能力的话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做底蕴倒,所以如果阅读不好的话,可以让孩子先把语文基础知识各个环节都学扎实,这样才能保证它的阅读整体水平能够提高上去。。

怎么提高小孩子的阅读写作能力?

1、要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和朋友们和班上的同学们一起阅读。阅读可以积累了词汇,积累了知识。

2、让孩学会观察。经常带孩子到户外看看,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和人,默默地记在心底,也可以用笔记下来,回家重新整理。

3、要先给文章定好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去发挥想象,主题要正确有新意,含意要深刻,专一,不要东写一下西写一下,那样会杂乱无章。

4、学会写重点,就是长话短说。不要记流水账一样,毫无吸引力。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章节,保持文章脉络清晰,让读者一目了然。

其实写作方法很多很多,也要因人而行。

大量的阅读优秀的书籍,读完后归纳总结,多摘抄好词好句,多写感想随笔。平时注意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物,最好都能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来,长期坚持相信一定会提高阅读写作能力的。

孩子写作能力差,老师说可以通过阅读来提升写作能力,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提的好!有个问题要弄清楚,阅读与写作不是一个理念。是两个不同的语文知识,阅读是读懂理解文章,如,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什么思想,抒发了什么感情,这是阅读的任务。 写作是文章学,文章的结构,命题,开头,文章的中间,结尾方法技巧,立意也就是中心思想,选材,段落层次按排,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把材料,主题,情感写成作品。 如果,只有阅读,没有文章写作方法总结,没有写作技巧的欣赏就不会得到写作的方法技巧。 语文学习,最怕的是阅读与写作分开,还有把阅读和写作看成是一样的就更可怕了。阅读写作用的术语都是不一样的,如,阅读中把材料说成内容,把主题说成中心思想,这是为什么呢? 只有阅读没有总结写作的知识,写作是不可能的。

学生作文水平不好,通过阅读来提高是可行的,而且很有必要。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从中获得一些写作方法,这不是空穴来风。但是,要看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阅读,关键还在于学生平时利用空余时间来完成,靠学生自觉阅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那学生该怎么读?怎样获得与写作相关的信息呢?我觉得,只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从阅读中获取类似的信息,相信会得到提高。

1.特殊的视角

很多文章之所以让人读了心潮澎湃,过了很久都还记忆犹新。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选取了独特的视角,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效果。就像放电影一样,深深印在观众的脑海里。《卧倒》一文介绍了文中的两个主人翁,父亲是一个军人,退伍后在铁路线上工作。他的儿子是一个先天智障的孩子,这个孩子什么也学不会,唯一学会的是跟着父亲学打仗。卧倒是他唯一学会的动作。一天,当火车要快速通过时,这个孩子面临生命危险。于是,他的父亲急中生智,大声向儿子喊卧倒。这一刻,儿子快速卧倒,火车极速通过,儿子躲过了一场劫难。这篇文章给人以震撼的力量,得益于作者抓住了这一特殊视角,带给人们的是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学生在阅读时一定要学会看作者的视角在哪里?如何选取视角才能更有效,作文才会获得成功。

2.别样的选材

选材对于学生写作文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作文是否能成功。材料选得好,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材料选择普普通通,即便没太大错误,也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而这些材料往往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就看学生把这些材料用在什么样的作文中,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为爱挺直》一文,作者从儿时的记忆开始写,每天的上学放学,母亲用三轮车拉着水果去卖,让他坐在三轮车上送他去上学。因此,他每天可以看到母亲的背影。此时,母亲的脊背总是挺直的。可当母亲下了三轮车,回到水果摊时,他看到母亲的背总是驼的。工作后,母亲原本多次想去看看孙女,可母亲一再推脱自己忙。

可当有一天他用自行车送女儿上学时,凛冽的寒风刮得女儿叫起来,他下意识挺直了背脊,为女儿挡住寒风。这一刻他突然明白母亲在三轮车上挺直脊背原来是为自己挡住寒风。原来母亲是因为自己变弯的身体,不愿去看望孙女。从而导出来了母亲矛盾的内心世界。也表达出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遮风挡雨的脊背,是一堵爱的厚墙的主题。这样的场景在生活中天天有,随处可见,作者就能运用恰到好处,而其他人连想都不曾想过。

可以说,写母亲的作文数不胜数,可真正把母亲写好的作文并不多见。原因就是没有选择好材料,哪怕是每天见到的事情,也没得到有效处理和运用。从而导致选材普普通通,并无新意,更不能吸引读者。

3.独到的写法

写法直接决定文章的成败。材料选择尽管有多好,但写法不当,同样不能取得成功。有句话说,文无定法。其实一篇作文的写法多种多样,就看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运用了哪些写法。写作文的方法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和沉淀。学生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能够输出哪些写法。一篇作文涉及的写法很有限,就看学生如何选择,运用,看他如何驾驭。

《善良的种子》一文,作者写父亲到城里买种子,在回家的过程中,父亲发现他仅有的而且是装了很久也舍不得用的一百元钱被小偷偷走。可他找不到偷钱的人是谁,此时父亲觉得车上所有的人都像是小偷。可当父亲还沉浸在郁闷中时,一个坐车的妇女尖叫起来,原来她买回去种的种子被人偷走。父亲走过去把自己的种子分了一点给那个妇女,并告诉那个妇女“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此时,坐车的人都被父亲感动了,你一捧我一捧往妇女的口袋里放种子。妇女的种子多了起来,她感谢大家,感谢父亲是个好人。可当父亲下车时,无意中摸着自己的包里多了一百元钱,这正是他被偷走的那一百元。父亲向车上所有人看看,觉得车上所有的人没有一个像小偷。这样的写法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揭示出“爱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既突出了一个农民的鲜活形象,又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4.深刻的哲理

很多课外阅读都包涵着深刻的哲理。一篇文章所包涵的哲理性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或中心。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目的和重心,是这篇文章的生命力。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经常强调,文章主题要鲜明,要包涵深刻的意思。学生写作文时也很想让自己的作文主题更深刻。可写出来的作文还是平平淡淡,毫无新意。原因还在于积累不够,思考的过程中还达不到具有深刻主题的层次。

《假如麦子没有考验》一文写了一个农夫天天盼着上帝能帮助他。可有一天上帝真的来了,他恳求上帝让他的麦子长得更好,没有风吹雨打,没有烈日,没有蝗虫。上帝满足了他的要求,他的麦子长得非常好,到了收获的季节,他的麦地里的麦苗并没有结出一粒麦穗,他找到上帝,问上帝为什么会这样?上帝告诉他,如果麦子没有考验,不经历风吹雨打,不经历挫折是不能长出麦子的。这篇文章揭示了无论是麦子还是其他生物,乃至人也不另外,都必须要经历过风吹雨打和艰难困苦才能更好地成长起来。全文可读性强,哲理深刻,给人深思,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5.真挚的情感

文章的情感是打动读者的关键点,一篇文章特别是散文,如果没有真挚的情感,这篇文章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当然,情感的表达来自于语言的有效组合。恰当使用来自内心的语言,纯真自然,不需要华丽的词句来堆砌。

情感是来自作者内心深处真实的表达和呼唤,不娇柔,不造作。学生写作文同样如此,要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出来,情动于衷。喜怒哀乐、苦辣酸甜表达得实实在在,这样才会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一文写他高考失利后内心的苦闷和低迷。曾经一度无法振作精神,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别人都可以读大学了,而自己却找不到出路。何去何从,心中没底,一味沉浸在痛苦之中。父亲带着儿子走出家门,到外面去散散心。途中遇到几个孩子手里拿着风筝,风筝在孩子们的手中无法转动起来。父亲告诉孩子们,要跑起来,借助风力,风筝才会转动。孩子们听了父亲的话,开始跑动起来,他们手中的风筝立刻转动起来。带给我和父亲的是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此时的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父亲的用意,心中若有所悟,心中的郁闷很快消除,豁然开朗。他知道,希望还是有的,就像一只美丽的风筝,不一样的方式可以走出不一样的路,人生依然是精彩的。于是,他振作起来,参加自学考试,最终拿到了大学文凭。

这其间,作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心中的郁闷得到排解,心中的压抑得到释放。抒发自然,情动于衷。

结束语:学生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也不可能很快达到理想的效果。关键看学生如何使用阅读书籍,怎样去阅读。应该说每一本课外阅读或者每一篇文章都有可取之处。方法得当就会有效果,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于白读。

当然,课外阅读对写作的帮助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我把阅读对写作的看法结合一些文章做一点说明。我的回答也只是冰山一角,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对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会有帮助。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