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解答八年级科学上册课课练的题目。只有4道题目。

513好学 2023-09-19 00:38 编辑:admin 291阅读

找人解答八年级科学上册课课练的题目。只有4道题目。

1.当飞机飞行时,迎面来的风被机翼费城2部分,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流通过的路程(长)。因而速度(快)他对机翼的压强(小),下方气流通过的路程(短)因而速度(慢)他对机翼的压强(大)于是机翼下方所受气流的压强(大于)上方所受的压强,以致向下的压力(小于)向上的压力,就形成了机翼的升力

2.发生龙卷风时。因为此时外面的空气流速(快)因而压强(小)而屋内的空气由于和屋外的空气没有有效的流通。因而压强基本恒定。所以内外就形成了较大的压强差,很轿梁敬可能将房顶掀翻

3.高原缺氧,大渣薯气压(降低),血液中的氧含量低,导致心率加快,呼吸急促,有人会在(闷热)天气中出现类似的高原反应

4.由于大气压的变化会影响人体,所以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增压)宇航员在太闭慎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内部(加压)的宇航服

七上科学知识要点八下知识要点(浙教版) 急等、答的好追加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袭枝章 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 我们身边.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 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 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孙禅宏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则册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

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 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 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 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 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

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

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 调节.

(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 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

(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 将砝码逐个放回 砝码盒内.

17. 在自然界,任何有 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 的原理发明的,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 原理来工作的.(免做)

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

第二章 观察生物

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 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

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 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

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 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 藻类 植物. 被子植物 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

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 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

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其中种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

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透镜, 使用时应正对被观察物体. 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使用时操作步骤: A. 取放: 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放在体前略偏左.

B. 上镜: 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 取出目镜装在镜筒上.

C.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 用手转动反光镜,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D. 观察: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 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 镜筒上升, 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双手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E. 移像: 反向移动装片.

(2)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12. 生物体的结构: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生物整体

13.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 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细胞核.

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膜 ,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具保护作用的是细胞膜;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

17. 组织: (1) 定义: 形态 相似, 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2)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其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1)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 等.

(2)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是细胞不断分裂. 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8. 细菌和真菌: 统称微生物 .

细菌: 属_单细胞生物, 有球菌 , 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形态.

真菌:酵母菌的结构. 食用菌由地下的 和地上 组成. 食用菌食用部分是地上菌丝形成的 .(免做)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 两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对分成东西两半球。

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地图三要素是 图例、方向和比例尺。

3.太阳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球体,他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多,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5.星座是为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星座。较著名的区域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 ,一年四季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

6.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 ,有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轨道绕太阳公转而构成。日地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7.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多个,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8. 月相(1)月球和地球一样不能 发光,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 则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 月相形成的原理: A.是月球不能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B. 是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

(3) 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垂直;当看到新月,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

(4) 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望)和月食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下弦月.

(5)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11. 日食和月食

(1) 地球上某地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种现象称为日食.

(2) 日全食: 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全部 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日偏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一侧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日环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中间部分 就发生了日环食.

(3)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原因是: 月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

(4) 月球发生月食时并非全黑,而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的反射光造成的.当海洋对月球时,月球呈 , 当陆地对月球时,月球呈 .(免做)

(5) 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当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逐渐遮掩,就发生了月食现象.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1。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之一,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冰熔点是0℃。硫代硫酸钠的的熔点是48℃。金属钨的熔点在金属中是最高的。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放热。

4. 液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吸收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液体的温度高低,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应用是可以作致冷剂用于降低温度. 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并且沸点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逆过程,也叫凝结. 会放出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6. 升华和凝华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状态转变. 升华会吸热.

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8. 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强弱不同,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还会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9. 物质的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 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_强弱也不同.用紫色石蕊试液以测定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用PH试纸可以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PH值的范围是0—14, PH值越低, 物质的酸性越强; PH值越高, 物质的碱性强.

测定的方法是: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10.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别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这个网站很不错,整个初中的都有,自己去找找吧,上面这些是我复制的, 不知你是不是今年中考,我也是今年中考,建议买一本中考总复习,比较详细的那种,其实课本很多的内容都不是考点。

这问题我经历过,七上的没什么好复习的,多看书就可以了。也可以到书店买光盘资料,挺好的,我这比较粗,你要同书一起看,最好划出来。要考试了加加油!!

第一章的

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在哪里

1. 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

2. 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

3.水简源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

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

小循环 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

5.水的循环: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

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

l 海陆间大循环的5个环节: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e下渗 (地下径流)

l 海陆间大循环的意义:

a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发生密切的联系;

b使海洋源源棚咐凳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使水资源得到再生。

6、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第二节 水的组成

1. 水的电解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

气体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 水 通直流电氢气+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水的电解是化学变化)

2.、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常温常压下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4℃时密度最大,结冰后体积膨胀,冰浮在水面上

第三节.水的密度

1、密度链旅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l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l 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1、 密度的公式:

m ρ= —-- (公式变形: m=ρv v=m / ρ)

v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米3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 或 克/厘米3,

(2)两者的关系: 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1kg/m3=1×10 -3g/cm3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cm3 = 1×10 -6 m3 1吨=1000千克=1×10 6克

1毫升 = 1×10 -3升 1升=10- -3 m3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水的压强

1、 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3、 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

4、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

5、 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F

6、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S

7、 压强的单位: 帕

(1帕=1牛/米2,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

(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

8、 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

9、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 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

(2)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 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

(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 P=ρ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

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

2、方向:竖直向上

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公式:F浮=G排液=ρ排g v排

注意:(1)浮力只跟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有关,

(2)浮力与液体的深度、物体的密度,形状无关;

(3)对于完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而言,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有关;

(4)计算时,单位要统一(ρ排取千克/米3,v排取米3)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的重力G和浮力F浮的大小。

①F浮<G 下沉

②F浮>G 上浮

③F浮=G 悬浮 此时V排 =V物

④F浮=G 漂浮 此时V排 < V物

注意:①上浮和下沉都是不稳定状态,是动态过程,上浮的物体最终会浮出液面,而处于漂浮状态;下沉的物体最终则会沉到液底处于静止状态。

②漂浮和悬浮时,物体都是受到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F浮=G

(沉到水底时:F浮+F支持力=G )

4.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①当ρ液 >ρ物 时,上浮(最终漂浮)

②当ρ液 < ρ物 时,下沉

③当ρ液=ρ物 时,悬浮

5. 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① 因为漂浮时,F浮=G , 所以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或从河到海,其受到的浮力不变

②根据F浮=ρ排g v排,同一艘轮船从海行驶到江河,因为F浮不变,ρ排减小,所以 v排必增大,即船身稍下沉

(2)潜水艇:它的上浮和下沉是通过对水舱的排水和充水而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的

(3)密度计:因为F浮=ρ排g v排 ,液体密度不同,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面所对应的位置也就不同

第六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 溶液: (1)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酒精等物质)

(2)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剂。

(3) 溶液:由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 悬浊液、乳浊液:

名称

特征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形成过程

固、液气溶解在液体里

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里

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

稳定性

稳定

不稳定

不稳定

长期放置

均一、稳定

下沉

上浮

举例

糖水、汽水、饮料等

石灰水、泥水、血液等

牛奶、肥皂水

3. 混合物:由多种(≥2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属于混合物。

4. 常用的溶剂: 水、酒精、汽油、丙酮等。【思考】衣服上沾上了油怎么办?――用汽油擦洗

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称为…的不饱和溶液。

注意:(1)两个前提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否则饱和不饱和溶液就没有确定的意义。

(2)饱和溶液是对一定的溶质而言的。如某温度下的蔗糖饱和溶液是对蔗糖饱和的,不能再溶解蔗糖,若加入其他溶质如食盐,仍可溶解。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大多数物质适用)

A.加溶剂 B.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A.蒸发溶剂B.降温C.加溶质

3. 浓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较多溶质―――浓溶液;溶有较少溶质―――稀溶液

注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

4. 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点:(1)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

5.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

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

(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6. 溶质的质量分数

(1)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它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液的稀释或计算时,要抓住要点:混合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A、计算(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B、称量(固体:用天平称取;液体:用量筒量取)

C、溶解(后装瓶,并贴上标签)

第8节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1.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的固体。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2.结晶――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态溶质的过程

3.获得晶体的两种方法:①蒸发溶剂:一般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②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如硝酸钾

4.有些晶体里结合了一定数目的结晶水,称结晶水合物,如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

第9节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

我国的水资源

水的利用和保护

沉淀

水的净化 过滤

蒸馏

1. 水资源 人类利用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2.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且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时间分配也不均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面临缺水危机,其中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深圳也严重缺水

3.水的净化

(1) 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固剂,如明矾、活性碳等

(2) 过滤法―――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开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一侧;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 蒸馏

原理:利用液体里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蒸馏装置组成:蒸馏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冷凝管、接受器、锥形瓶

问百度或搜狗啊!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