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2、化学变化:相互接触的分子间发生原子或电子的转换或转移,生成新的分子并伴有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化学变化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
1、水蒸发。液态水变成了气态水,没有新物质的生成,该变化为物理变化。
2、固态干冰用于制造舞台效果,固态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放置于舞台上瞬间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形成仙境,未形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3、汽油的挥发,只发生形变,物质本身没有变化。
4、木料做成桌椅,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三、化学变化举例:1、 铁生锈。铁变成了锈,锈是新物质。该变化为化学变化2、蜡烛燃烧。石蜡变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是新物质。该变化为化学变化。
二、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
选项为A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总的温度趋于平衡。已知水温度为零度,当-1度的冰进入系统时系统总温度《0,所以会有少部分的水凝固成冰,而水不可能自发的将过多热量传导到冰使冰融化成水。
所以冰水的比例必然要变大,冰水的温度也必然要平衡,之所以没有全部变为冰是因为-1度的热量差过小。(高中)已知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表现,而分子动能会与分子势能相互转化,势能由分子间距离决定,积累达到一定可以产生物态变化,而不足时则不会产生变化。
三、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多想想就明白了
熔化: 固态→液态 (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 液态→汽态 (吸热)
液化: 汽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汽态 (吸热)
凝华: 汽态→固态 (放热)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四、初中物理所有的物态变化
气态和液态间:汽化,液化
气态和固态间:升华,凝华
液态和固态间:熔化,凝固
还有两个个词
冷凝:可以是气态到液态,也可以是气态到固态,但也常被理解为前者。
挥发:可以是液态到气态,也可以是固态到气态。
另外需要注意 溶解和熔化(也称熔融)的区别
溶解:任何纯净物态(气液固)变成溶液态(混合物),至少涉及两种物质(溶质和溶剂)。
而熔化是指一种物质,从固态到液态(而不是溶液态)
五、关于初中物理的物态变化
升华由固变气,吸热;凝华由气变固,放热;液化由气变液,放热;汽化由液变气,吸热;熔化由固变液,吸热;凝固由液变固,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