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初二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513好学 2023-03-17 20:11 编辑:admin 299阅读

一、孩子初二刚刚接触物理学科,有哪些高效的学习方法?

多做,多练习,最重要是用心。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

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物理学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的诞生,起源于宏观物理学无法很好地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等新的实验现象。它是宏观物理学的一个修正,并随着实验技术与理论物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其次,物理又是一种智能。

诚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玻恩所言:“如其说是因为我发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个自然现象的发现,倒不如说是因为那里包含了一个关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思想方法基础。”

物理学之所以被人们公认为一门重要的科学,不仅仅在于它对客观世界的规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还因为它在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体系。正因为如此,使得物理学当之无愧地成了人类智能的结晶,文明的瑰宝。

想要学好初二物理,首先应该学会认真听课,做好随堂笔记。因为课堂是我们接受新知识的时候,因为老师会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尽可能全面的去讲知识点,课上好好听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不要觉得这些东西是基础,基础不牢怎么理解高深的。

另外在学习初中物理时,会学习到很多公式。如果我们私下进行公式的推导,找出这些公式的内在联系,那么我们在做题时就会如鱼得水。

对于初二的学生刚刚增加物理学科,可能会像道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案,学大老师在这里为你支几招:

1.认真看物理书,课前预习,记录不懂不会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周边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知道的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2.课下多和同学讨论,讨论的过程无疑会加深我们的了解,而且容易发现我们的不足。尤其如果你是男生再教女孩子时你会发现你怎么会这么优秀,一些自己也不太会的也能讲的头头是道。

3.整理错题,物理的模型意识很强,几乎每道题都是一个或者几个模型的综合体,当我们整理错题分析后会发现其实都是一些模型,只是变换了名词而已。所以学会整理分析,找出其内规律。

让初二的孩子多看物理学科,内容看的多了,只要恳学程度就会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刚开始接触物理的话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把基础理论学好,然后要经常看一下其他的多做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习题方面多巩固。

二、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说说我自己的复习方法吧

复习课本和笔记。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掌握着些基本的东西和概念,做题才会顺、快、准

复习错题难题易错题。这个主要就根据自己平常做过的题了,如果平常没注意这些,那我也帮不了你了233

刷题。这其实是次要的了,但如果时间充裕,这也是训练的好方法,建议期末复习的话最好做做往年的卷子,定时做,自批,错题弄懂

如果能做到这些,并在考场上认真发挥,应该没问题的啦

三、物理(初二)复习

初二物理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st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是Hz。

声音可分为次声、可闻声、超声。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倒开水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与热水瓶内的空气柱有关。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振动越大声音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例如,医生的听诊器。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4.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

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DD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⑤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⑥排纵队看齐。 ⑦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

4.光速: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 3×108m/s = 3×105k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一般情况下,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路可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因为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分为两种情况:

(1)物体本身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入我们的眼睛;

(2)物体本身不发光,是由于物体表面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⑴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四面八方。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2.球面镜:

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

凸面镜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扩大视野。

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牙医内窥镜是平面镜;五官科医生的额镜是凹面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选用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平板玻璃是半透明的,便于看到蜡烛的像。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密度越小,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空气密度最小,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气体液体固体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光路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玻璃上,只透过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纸板上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玻璃上,只透过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 太阳光照在蓝纸板上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这说明:

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也就是说: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 物体通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物体反射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绿光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绿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绿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黑色。

☆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是因为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七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中的红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

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与物体本身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紫外线:在光谱中的紫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测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

(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

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

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正立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透镜焦度用ф表示,f表示焦距,则ф=。

眼镜片的度数T=×100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5.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

器材:一个白纸屏、一把刻度尺、一副老花镜

步骤:

(1)将两个镜片分别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的光点

(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镜片到光点的距离f1、f2

(4)用公式算出镜片的度数.T=×100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稍大。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望远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简述测焦距的三种方法(近似值)

办法一: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使另一侧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量出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二:把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透过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当字很模糊不清时,量出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三:利用凸透镜成像,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时,量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再除以2即为焦距。

☆简述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看外观,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二:对着课本上的字看,能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否则属于凹透镜。

方法三: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的透镜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四:能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的透镜是凸透镜。

方法五:让一个远视眼透过镜片去看近处的物体,能看清楚的是凸透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提纲

一、温度计

1.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常用液体温度计:

初二啊!so easy嘛!比热容你就当数学上的仨数一乘等于A,随便左边移右边,右边移左边做做。透镜嘛,凸的你当铅笔,平行进去笔尖交叉着出来,交叉进去平行出来,凹的你当手电筒,开叉的进去平行出来,平行的进去开叉的出来,注意连下虚焦点。杠杆神马罪可耐啦,生活中找几个支点位置不同的杠杆你就全懂了(可以问物理老师要)各种能的转化找个细心的妹纸纯洁的问问。温度计同上。还有啥?牛D的2B定律?就记着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跟力是没有关系的,想改物体运动状态就得用力一棒子打过去,才能打到它歪。纯手打,融入了我炙热的写作热情,是灵感与创意的终极结合了,另外赠送我纯洁的祝福,CC你啦,选我吧!(考试小窍门,开考前心底默念,信曾哥!让我过关吧!屡试不爽)

我觉得,首先,要把概念理解清楚,特别注意牛顿的三个定律,这个很重要;然后,就是要看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是自己错的地方;最后,就是要适当地做一些练习题,提升做题的感觉

记清概念,做一个错题本 平常偶尔看看,对不足之处有很大补充。

重点为简单运动和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