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中为了获取审计证据可以采取哪些程序

513好学 2023-03-18 02:30 编辑:admin 197阅读

在审计中为了获取审计证据可以采取哪些程序

审计证据的程序有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一、八种具体审计程序

1、检查记录文件。获得的证据的可靠程度取决于记录或文件的性质和来源、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检查有形资产。主要适用于存货、现金、有价证券、应收票据和固定资产等。可为存在提供可靠的证据,但不一定能为权利和义务或计价等认定提供可靠的证据。

3、观察。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观察提供的审计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并且在相关人员已知被观察时可能与日常的做法不同,从而会影响审计人员对真实情况的了解。因此,有必要获取其他类型的佐证证据。

4、询问。询问程序适用于整个审计过程,对执行这一程序的审计人员的沟通表达能力要求较高。

5、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师通过获取直接来自第三方的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通过函证获取的证据可靠性较高,函证是受到高度重视并经常被使用的一种重要程序。

6、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

7、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原本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重新执行程序主要在控制测试中应用。

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二、本质特征

其一是指审计是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其二是指审计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监督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键所在。审计与经济管理活动、非经济监督活动以及其他专业性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主要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和公正性特征。

三、主要分类

1、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分类,审计可分为政府审计、独立审计和内部审计三种。

2、按审计内容分类,我国一般将审计分为财政财务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

3、按审计实施时间相对于被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前后分类,审计可分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4、按采用的技术模式,审计可以分为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三种。

法律依据:

《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

第九条 通过符合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一)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

(二)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

(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在所审计期间是否一贯得到遵循。

第十条 通过实质性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主要事项:

(一)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存在;

(二)资产、负债在某一特定时日是否归属被审计单位;

(三)经济业务的发生是否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四)是否有未入帐的资产、负债或其他交易事项;

(五)资产、负债的计价是否恰当;

(六)收入与费用是否归属当期,并相互配比;

(七)会计记录是否正确;

(八)会计报表项目的分类反映是否适当,并前后一致。

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有哪些

你知道审计师应该怎样降低审计风险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审计师降低审计风险的知识。欢迎阅读。

1一如既往坚持廉洁审计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上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要求,从严自律、管住自己、筑牢防线,警钟长鸣、干干净净履行职责。

2提高自身审计能力

面对当前审计任务的复杂性、多样性和重要性,审计人员仅仅靠以前掌握的理论知识、工作经验等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审计项目的方法、技术的更新,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精神,做好“理论联系实践,实践指导理论”,不断提高自身审计能力,更好的适应审计形势的发展。

3增强审计内部沟通协作

由于审计任务的多样性,且审计内容常包含多种专业类别,如政府投资项目不仅包含工程管理,房屋建筑、公路工程、桥梁工程,水利工程、还包含财务会计等诸多方面,而审计人员多数是仅学一个专业,少部分人学两个专业,两个专业以上的人就特别少,即使有也难以做到既多又专。因此,加强审计团队的有效沟通、交流和探讨,审计数据之间的相互比对,增加发现审计线索的可能性,进而更好的降低审计风险。

4有效发挥计算机数据审计优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应用数据库记录业务数据,数据量十分庞大,而审计时间、审计资源有限,审计任务艰巨,审计人员不得不采用抽样审计的方法,抽样审计固有的'风险可能导致未抽审的项目存在财务数据重大错报等情况未被发现。计算机数据审计则可以很大程度降低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计算机数据审计是指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等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所存储和处理的电子数据进行的审计。采用计算机数据审计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资源,加大审计检查覆盖的范围,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5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模式

首先,通过审前风险预测对审计风险进行正确评估。对被审计项目所面临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以及潜在的风险性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据此制定审计计划、实施方案等,将审计风险预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其次,审计实施阶段做好过程控制。主要是根据前期的风险分析选择适当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建立审计方法的实施程序,进而降低、规避或转移审计风险。例如,审计实施过程中,选派合适的审计人员,确定合理的审计抽样范围,有限的采集审计证据,严密的进行审计质量检查,准确的对发现问题进行定性,最后做到事后监督与评价并对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评估和修正,从而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

6强化审计人员风险意识

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固然重要,强化风险意识亦不容忽视。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人员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人员应充分重视如何采用有效的审计方法和技能,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审计任务,并合理规避审计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