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奠定了近代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而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二者比较,有以下不同:
前提不同:比较优势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竞争优势理论则以不完全竞争市场作为理论前提,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当前的现实。
一、角度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从全球角度考虑,认为一个国家只要按照比较成本原则分工,就会增加自身福利,并提高世界范围的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水平。竞争优势理论从国家角度出发,考虑怎样才能使一国在贸易活动中得到的福利更多一些,生产效率提高得更快一些,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二、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扩展资料: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比较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初始条件,这些初始条件或来自自然原因,或来自历史原因,如一个国家由于历史原因而经济落后、开发不足、技术低下,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分工,只能生产和出口矿产品、农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层次。
而竞争优势理论认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机制,取决于企业的后天努力和进取精神。只要敢于创新、积极竞争,一个后进的国家也有可能成为有竞争优势的国家。
虽然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存在着根本区别,但同时它们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一国在生产要素方面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它去建立国际竞争优势,而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建立才能获得持久的比较利益。
比较优势并不必然等同于竞争优势,但比较优势可随着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转化为竞争优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对国家竞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ter)先生,1990年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冷战结束后,国际竞争转移到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上来,从而各国对国际竞争力、国家竞争优势的关注日益高涨。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该理论能合理地诠释一国国际贸易的现状,预测一国贸易发展的前景。
波特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也称为“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
主要内容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的构建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度,以及机遇和政府作用。该理论能合理地诠释一国国际贸易的现状,预测一国贸易发展的前景。
波特在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的菱形模型,也称为“钻石模型”。
波特认为,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是以下四项因素: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组织结构。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国内“四因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那些行业。因此,“四因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
推荐 查一下百度 百科,比较全。再参考一下百科 里面的钻石体系的解释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