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学派强调货币政策
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市场上总需求的调整,调整总需求就要调节收入分配,从而影响人们的需求,这就是在收入分配的第二个阶段采取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
同时,凯恩斯又提出“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一说,也就是IS-LM模型中IS曲线处于垂直,LM曲线处于水平的极端情况,此时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所以只能通过实行财政政策来移动IS曲线,来使经济达到更高的均衡水平。
拓展资料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国家对货币的供应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而采取“紧”、“松”或“适度”等不同的政策趋向。
货币政策的性质(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以及货币、产出和通货膨胀三者之间联系的方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争议的领域之一。
(1)由政府支出和税收所组成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主要是通过影响国民储蓄以及对工作和储蓄的激励,从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执行,它影响货币供给。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即全社会总的购买力,具体表现形式为:流通中的现金和个人、企事业单位在银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现金与消费物价水平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一直是中央银行关注和调节的重要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并非一个孤立的目标,而是由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这三个渐进层次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币值的稳定。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衡量物价稳定与否,从各国的情况看,通常使用的指标有三个:
一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它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为对象,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市场上总需求的调整,调整总需求就要调节收入分配,从而影响人们的需求,这就是在收入分配的第二个阶段采取财政政策,通过税收、转移支付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整。 同时,凯恩斯又提出“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一说,也就是IS-LM模型中IS曲线处于垂直,LM曲线处于水平的极端情况,此时利率降到很低水平,市场参与者对其变化不敏感,对利率调整不再作出反应,导致货币政策失效,所以只能通过实行财政政策来移动IS曲线,来使经济达到更高的均衡水平。
简述凯恩斯主义在赤字财政政策上的观点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经济手段,二者都是从 价值上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以实现宏观调控.市场经济体 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这两大经济手段,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一)社会财力结构和社会积累职能日趋复杂化.具体 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下降,以企业资金为主体的预算外资金 的急剧增长;(二)在社会财力的运用上,出现了控资来源的多渠化,投资决 策的多极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社会财力的日趋流动化和社会资金融 通关系的广泛化、市场化.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的协调要求.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特征,要求财政和银行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的 运行.但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 相互补充的.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具有更强的控制性和时滞性,而金融杠杆 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财政杠杆对调整产业结构更为有利,而金融杠 杆对调节企业行为更为有效;财政杠杆偏重于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而金融杠 杆侧重于解决分配的效率问题.两种经济杠杆不能单打一,要综合运用,扬长 避短,以发挥交叉效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 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 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市 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 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 也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需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做到财政分配总规模 的大体平衡. 2、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包括:税收杠杆、补贴杠杆 、预算杠杆、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杠杆等. 3、加速包括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在内的市场建设,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在市场行为之上.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的最佳选择应是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 币政策,即紧中略有松的财政政策和松中略紧的货币政策的组合. (一)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依据是财政面临困难.当前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主要 体现:(1)财政收支不平衡.1979―1995年,财政几乎年年出现赤 字2540亿元.据估计,这种收不抵支的财政状况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财力分散.由于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处理不当,财政收入 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4年约11.8%,是历史上的最低点.特 别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实行了分税制,但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仍未理顺,中央 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依然很低,1994年,这一比例仅为33% ,而同期市场工业化国家这一比重多在70%―90%之间,相对而言,我国 属于“弱中央”的国家行列.(3)财政补贴过大.1993年财政的价格补 贴、亏损补贴分别为300亿元和400亿元,如此巨额的财政补贴已成为财 政的沉重负担.(4)债务规模大,依存度高.1995年,中央发行债务达 1350亿元,债务依存度为53%,1996年,中央已发行1950亿国 债,沉重的债务负担有可能导致中央财政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危机之中.(5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现在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国有企业亏损,这说明,财政 收入的来源基础受到动摇.上述五个方面均表明财政陷入困境,如果不实行较 紧的财政政策,巨额赤字和巨额债务将使人民丧失对将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从 而导致财政危机和信用危机,进而对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总需求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给方面,而供给方面则是由产业结构的不 合理造成的.紧中有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对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灵活调节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查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搞活是 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两大工具实现的.对于国家要优先发展的部门、行业或地 区,一方面,国家可以采取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措施来提高这些部门、行业或 地区的盈利水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