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如何发展分析

513好学 2023-02-18 15:16 编辑:admin 170阅读

银行业务如何发展分析

我国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

分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都是指银行的经营范围。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概念,银行业的混业经营,主要的核心内容是要同时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二者互相渗透、交叉,而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营业务的范围。分业经营则是指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中的一项。一般认为,金融业可以看作是主要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三个小行业构成的一个大行业。如果金融业内的经营者只在单个小行业内经营称为“分业经营”,例如商业银行只从事商业银行业务,则称为商业银行的分业经营。

一、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分析

银行分业经营最大的优点是把存贷业务和风险较大的证券业务分开,从而减少了银行业的风险。由于证券的价格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银行参与证券的承销和投资将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而银行又是从事存款和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远大于证券公司的倒闭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根据金融投资组合理论,金融机构通过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单一金融产品的风险,分散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其次,混业经营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服对综合性、多样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利于金融机构扩大经营范围,实现规模效应,提高金融机构的效率。

所以在银行发展初期,资产规模较小,可利用的资本有限,在经营网点、服务人员信息渠道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合理明智的经营策略便是集中力量在一个领域开展专业化的服务,也就是自发的形成了分业经营的模式;而当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自身规模,也为了应对行业中的激烈竞争,便会跨出原来的经营范围向其他金融行业扩展,即走上了混业经营模式的道路。

三、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协议规定,中国金融业享有截止到2006年12月的五年过渡期如今过渡期己过,按照关贸总协定中《金融服务协议》,中国政府赋予外资

银行国民待遇,允许其开展包括人民币业务在内的各项银行业务,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直面外资银行挑战时代的到来。

2、可行性

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银行,面临了严峻挑战的中国商业银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在现阶段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改革就是一个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很好的尝试。我国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改革已经初步取得了一些成就,金融机构之间出现了许多跨行业的业务合作,但这些合作都还很简单,算不上真正意义的混业经营,为了应对挑战,混业经营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银行业务越来越走近托媒时代,所以银行的业务要和时代的工具紧紧联系,怎样发展,一是定位准确,要努力发展黏着客户,要稳定客户群,二是做精业务,要业务流程化,要被客户的利益挡在首位,三要网络,数据化,要简便快捷自助,银行的发展很多,主要是银行的客户要真正的认可你

银行产品不够专业化怎么改善?

一是由刚性兑付向“卖者有责,买者自负”转变。目前,银行理财仍是对投资者承刚性兑付责任的,这扭曲了风险定价。未来,有必要转变为“卖者有责,买者自负”,那么对于银行而言,就是要根据客户风险偏好,将适合其风险承受度的产品销售给客户,对于产品风险和投资策略等信息进行充分揭示,且在加强产品投后管理运作,针对重大情况,要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合理处理客户投诉,加强投资者保护,真正实现尽职履责,这样才能够做到产品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二是由保本保收益产品向净值化产品转变。

从目前看,购买银行理财业务的都是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或者非高净值客户占比大,从银行理财产品转型定位看,有必要仍主要定位于低风险固定收益率产品,并且适合发展权益类、另类资产管理。那么,可以发展四大类产品,普通净值型类产品主要投资证券市场标准化产品,定期估值,定期申赎,与公募基金类似;FOF/MOM类产品,通过选取优质资管产品或者基金经理,通过严格的大类资产配置,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散,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满足客户资产增值保值需求;结构化理财产品是满足部分保本需求客户的重要产品,与股市、汇市挂钩,又有机会获得较高收益;精品另类投资产品,主要投资房地产、PE等高风险产品,满足高净值客户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需求。

三是由获取类利差的盈利模式向收取管理费的盈利模式转变。

银行理财主要采用资金池业务模式,具有明显的滚动发行、期限错配等特征,在这其中银行通过获取投资收益、期限错配收益以及理财收益等收益扣除支付给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实现盈利。未来,银行理财资金池业务模式将不符合监管要求,需要实现资金端和资产端的匹配,进行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主要以收取管理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针对传统净值型产品管理费一般与规模成反向关系,对于另类投资理财业务,这盈利模式可采用基础管理费加超额收益提成模式。总之,伴随理财产品运行模式的转变,其盈利模式也发生转变,投资者会进一步评判是否为其获得超越基准标准的收益,管理费收取是否具有合理性,进而用脚进行投票。

四是由弱投研向专业化、主动化管理转变。

银行理财业务投研实力仍不强,这也制约了理财资金的高效管理。未来,银行理财业务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水平和主动管理能力,需要加强理财业务组织管理的专业性,加强事业部制改革或者设立子公司,从而获得合法的主体地位,公平与其他资管产品竞争;需要加强建设专业的投研团队,加强大类资产研究和配置设计;需要建立独立的风险控制评审团队,适应资管业务风险管控要求;需要加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参与市场交易,获取超额收益。

五是由单一服务向多元客户服务体系转变。

银行理财仍以个人为主,客户服务也较为单一,未来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服务需求,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客户服务体系,针对一般客户建立标准化的理财服务方案,针对高净值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而针对超高净值客户,需要提供更加个人化的全面金融服务方案,形成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同时在满足个人客户需求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机构客户的拓展和服务能力,从国际资管行业经验看,机构客户仍是占比最高的客户群体。

六是由信息化滞后向拥抱金融科技转变。

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充分利用金融科技的发展潜力,针对大数据抓取客户投资偏好设计产品,可以开展人工智能投顾,为投资需求不复杂的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可以利用量化投资技术,进行对冲交易以及高频交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管理效率以及客户体验,充分拥抱金融科技,释放信息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