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动车组乘务员、7月2号是我上车的第一天

513好学 2023-02-11 01:51 编辑:admin 62阅读

我是一名动车组乘务员、7月2号是我上车的第一天、我们车长让我们写一篇上车实习后的感想、要怎么写才好一点、还有结尾要怎么写才让领导印象深一点?

单纯就原理来讲,动车组不比传统列车更有优势,反而增加了编组和维护上的麻烦。但在实际应用中,具体车型与具体应用环境的恰当结合能让动车组拥有传统列车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当然,也有配置与现实脱节的失误。具体到中国,动车组一般具有加速能力强、爬坡能力强、换向方便等优点。

1.加速能力强

这个优点来源于较大的动拖比。做同重量折算,在功率充足和功率输出控制合理的情况下,动拖比越大,列车可发挥的牵引力越大。

在中国,常规的传统客运列车一般是一台机车牵引大编组客车,机车88吨或132吨,客车编组880吨~1100吨,动力集中,动拖比非常小,导致列车可发挥牵引力很小;而动车组多为动力分散,即使偶有动力集中型号,其动拖比仍然大于传统的大编组客运列车。这同时导致两个特征:动车组加速能力更强。

加速能力强,列车出站或通过限速缓行区段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运营速度,这个优点能带来一系列好处。

对于乘客,这意味着最高限速相同的动车组在同样长的运行时间里能停靠更多车站,方便出行,或者在线路良莠不齐时旅行时间比传统大编组客车更短。

对于调度部门,这意味着列车起动、加速附加时间少,更容易调度,更容易提高铁路的运用效率。

对于生产厂家,这意味着不必为了保证列车平均速度而拼命挤提高列车最高允许速度的独木桥——这同时节省了造车成本和修路成本。

误区:“这个优点是绝对和不分场合的”。

小编组的传统列车、双机车牵引的传统列车和某些双节机车牵引的传统列车同样可以进入弱动力分散领域,拥有较高的平地加速能力。这在国外比较常见,只是在国内比较少见,没有普遍意义。也见过报导,某通勤线路某天曾经使用DF11G牵引三节22型客车,这属于强动力分散,但这种情况出现得更为罕见。所以在国内,这个优点几乎成为动车组的专利。

2.爬坡能力强

这个特征在上以特征中已附带提及,同样来源于大的动拖比。强动力分散列车在功率充足的情况下能在2%的连续坡道上仍然能保持准高速甚至高速运行的能力,而弱动力分散系只能小碎步上去,动力集中系甚至连起步都很困难,启动了也只能慢慢往前蹭。

中国入围的高速列车都是强动力分散动车组,强悍的爬坡能力和坡道保速能力为高速铁路的选线提供了极大便利,能有效降低线路修建与维护成本。中国传统列车和自主研发的动车组均因动拖比或功率不足而不具备在连续大坡度线路上以高速或准高速通过的能力,所以这一块市场由仅靠技术和合资技术填补。

误区:“这个优点不是绝对和不分场合的”。

单台机车的动拖比一般是1:0,动力超级分散,爬坡能力最强。多台机车拖带少量机车,也具备很强的爬坡能力。而在日本某且坡度过大的线路上,即使是动车组,也需要加挂补机。只是这样的情况不具备代表性。

3.换向便利

中国的传统列车,运营中的换向步骤是“进站停车-摘除前端机车-列尾重新挂上机车-再次开出”。而动车组,只要仍然保持在正常的成组运营状态,则列车两端必然由司机室,每个司机室都可以操控整列车上的动力与制动设备,换向时只需要司机前往列车另一端的司机室。这省掉了机车调车作业的步骤,从而节省了换向时间,也减少了车站线路被机车调车占用的时间,还降低了因摘车、挂车事故导致人身伤害的几率。

误区:“这个优点是绝对和不分场合的”。

传统列车也可以做到这一点。列车两端都挂上机车,或者一端挂机车而另外一端挂带司机室的控制车,再用重联缆线贯通整列车,让两端的司机室都能操控整个列车的运行于制动能力,即可实现换向不摘挂。但国内不存在这种运营模式,所以运营中换向不摘挂在国内只是动车组的专利。

4.豪华,舒适,高速

这是最大的误区。

动车组应用最多的场合是市内和近郊通勤,这类列车的核心价值是用可接受的速度和舒适度运送大量乘客。豪华、舒适来自高消费档次列车,与动车组没有必然联系。目前国内某些媒体大力宣传的动车组,尤其是CRH系列,属于高消费档次高速列车,这让大众产生了“动车组豪华、舒适、高速”的误识。

机车乘务员技师工作总结

主要写一下主要的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以下供你参考: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