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学案例~关于审计目标和审计证据,请大家帮帮忙!!!
1: 最应关注销售的 “发生” 认定这个目标:因为合并收入的异常增长、地区的分部报告收入组成异常增加表明 会计师有理由怀疑其销售业务的真实发生(涉及 发生认定;)
2:最应关注应收账款的 “存在”:
二、审计目标审计证据与审计程序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关系
审计程序是围绕着审计目标设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程序的宗旨。审计程序是通过收集审计证据来实现的,审计证据是审计程序的基础。管理当局认定为,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与义务 估价与分摊 表达与披露。审计目标可以以管理当局认定为基础开展工作
审计证据是为审计目标服务的,而审计程序又依赖于需要满足特定审计目标的审计证据的性质与数量。因此审计程序的计划与执行在本质上也应该服从于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和审计目标并不需要一一对应,有时一项审计程序可以满足多项审计目标,而有时为了满足一个特定的审计目标,也许需要一系列的审计程序
三、会计事务所审计底稿是根据什么做的
审计底稿是根据审计程序及其结果来做的。按照现在国际流行的风险审计观点来看,包括四大和国资所都在做的风险导向审计,先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包括行业、企业自身特点、经营情况、管理情况,了解内控,进行内控测试,再做实质性程序,最后形成意见,出具报告。这是审计的一般过程。从前期尽调开始,到签订业务约定书(即合同),再到了解企业情况,实施实质性程序,整个过程都会形成审计底稿。比如了解内控,可以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再把内控做一遍)。一般来说每个事务所审计底稿都有固定模板,审定表、明细表、分析表、披露表等等。在做的过程中,审计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底稿内容,譬如针对银行存款科目,增加了对本期新开立银行账户的检查,就需要新增加一张表,记录实施该程序的过程及结果。总之,审计底稿是建立在审计程序之上的,记录的是做了什么、结果如何。其作用无非两点:证实审计结论、防范后期举证之用。
四、审计证据要满足充分性,是不是说审计证据的数量越多越好,为什么?(简答题)
在考虑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重要性概念。这包括被审对象的重要性和审计证据自身的重要性,重要性程度高的被审对象对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要求高。对审计证据自身而言,所谓重要性是指某项证据对于评价与证明某一被审项目所具有的作用程度。一般由金额视之,同质者,金额大者重于金额小者;若以性质而论,有意之错要重于无意的技术之错。但是,审计证据自身的之重要与否还是要看其欲证事实是否足以影响所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而定。
二是审计风险性因素。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实施审计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检查风险,其中与审计证据直接相关的是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重大错报风险估计越高,从实质性测试中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当重大错报风险评价较高时,审计人员必须考虑实质性测试是否可以提供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至某一可接受水平。
三是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还须考虑取得审计证据的经济性。原则上,为了证成被审对象(项目),审计人员应取得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审计证据越多说明力越强。但从另一角度来讲,审计人员在决定审计证据之充分性时,也要考虑证据之效用与收集、以及评价这些证据的成本。即审计证据充分性之评价还具有其经济限度。
总之,对于这一问题的裁决,审计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证据以满足一个理性者所可能提出的一切合理怀疑。或者是说,判定证据充分性的依据,是不存在能够推翻原来证据的相反理由。 现代审计是一种抽样审计,是在一个特殊的度量或概念下,要求审计人员基于对总体中的部分所进行的审查而获得的审计证据,推断总体情况。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就不仅仅是多少证据、什么类型的问题,而且审计人员在审计抽样中能保证其所取样本能够代表样本所在的总体,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证据充分性要求的全部内涵。
可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不仅仅是对审计证据的纯数量上的要求,根据现代审计的特性可知,它还与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所抽样本的代表性存在极大关联。所以,无论是为了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还是要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都必须关注样本的代表性。中肯恰当的审计意见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的审计证据上,但并不一定要求审计证据越多越好。为了使得所执行的审计有效益、高效率,在实务中,审计人员通常将审计证据的需要量范围降低到一个最低限度,这就要求所选之审计证据的样本项目必须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不仅避免了过多同质或类似证据对代表性证据证明力的稀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证据过程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