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日常礼仪有哪些?
作揖啦
下跪,还有就是武侠里面的拳掌相击啦
反正很多的,我就只知道这几个,呵呵!
二、古人的礼仪是?
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注重礼仪,甚至繁文缛节。了解古人礼仪,对我们了解汉文化大有裨益。
【揖】即拱手行礼,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作揖。这是古代宾主相见的最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分为三种:一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
【长揖】属于比较轻的一种敬礼。行礼时取站姿,身略俯折,两手合抱,当胸而稍向下移。
【拱】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两手合抱时,一般是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但是如遇凶丧,则应该反过来。如子路拱而立(《论语》)。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古之拜,只是拱手弯腰而已,两手在胸前合抱,头向前俯,额触双手,如同揖。如《孔雀东南飞》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 止,这儿的拜就是焦仲卿对母亲行的这种礼节。后来亦指将屈膝顿首、两手着地或叩头及地称为拜。如《鸿门宴》中的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儿 的拜应是这种跪拜礼。
【拜手】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周礼》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节选)》)。
【再拜】拜两次为再拜,表示礼节之隆重。如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鸿门宴》)。过去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古人席地而坐,姿势近似于跪,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稍停即起。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 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稽首】跪拜之礼,行礼方法与顿首相似,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在手后。头触地后必须有较长时间停留。稽首是最重的礼节,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崤之战》)。
【空首】行空首礼时,先取跪姿,然后拱手至地,接着引头至手。所谓空,就是头并没有真正叩到地上,而是悬在空中。古人在行稽首、顿首礼时,一般要先行空首礼。
【坐】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两膝跪在席上,两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坐姿像跪,但有不同,主要是跪时身体要耸直,臀部不得落在脚踵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跽】跪时,臀离开脚跟,挺身直腰,这时人的身体似乎加长,故又叫长跪。府吏长跪告。(《孔雀东南飞》)跽也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
【居】古代一种较为省力的坐法,即蹲踞。姿势是脚板着地。两膝耸起,殿部向下而不贴地,像蹲一样。
【箕踞】古人认为最不恭敬的一种坐法。姿势是:臀部贴地,两腿张开,平放而直伸,像箕一样。在他人面前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三、古代的礼节有哪些
“袒臂礼”。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四、古代礼节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的种种礼节,就是其具体表现。 “九宾之礼”。这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节。它原是周朝天子专门用来接待天下诸侯的重典。周朝有八百个诸侯国,周天子按其亲疏,分别赐给各诸侯王不同的爵位,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各诸侯国内的官职又分为三等:卿、大夫、士,诸侯国国君则自称为“孤”。这“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合起来称为“九仪”或称“九宾”。周天子朝会“九宾”时所用的礼节,就叫“九宾之礼”。“九宾之礼”是很隆重的:先是从殿内向外依次排列 九位礼仪官员,迎接宾客时则高声呼唤,上下相传,声势威严。按古礼,“九宾之礼”只有周天子才能用,但到了战国时代,周朝衰微,诸侯称霸,“九宾之礼”也为诸侯所用,演变为诸侯国接见外来使节的一种最高外交礼节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设九宾之礼”就是指此。 “跪拜礼”。早在原始社会就以产生,但那时人们仅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并无尊卑关系。进入阶级社会后,情况就不同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里,“跪拜”是一种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辈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礼”其表现形式有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拜者头首着地,并停留较长一段时间;⑵“顿首”:即叩首、叩头。头一触地就起,是一种用于平辈间的,比较庄重的礼节。古人就常常在书信的头或尾书以“顿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还有“空首”、“再拜”等。 “揖让礼”。“揖”是作揖,双手抱拳打拱,身体向前微倾;“让”表示谦让。这是一种大众化的礼节,一般用于宾主相见时,或平辈间、比较随便的场合。“打拱作揖”即是一种引见,也表示一种寒暄问候。这一礼节,最能体现中华民族“谦让”的美德。 “袒臂礼”。又叫“左右袒”,是一种特定场合下的特殊礼节。所谓“左右袒”,是指露出左手臂或右手臂,以表示拥护哪一方面的意思。它一般用于事态严重的场合,通过“袒臂”表示拥护谁,藉以解决争端。相当于今天的举手表决。这种礼节,大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 “虚左礼”。古人一般尊崇右,故以右为较尊贵的地位。但乘坐车辆时,却恰好相反:车骑以“左”为尊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车骑,虚左,自迎夷门后生。”后来经过演变,“虚左”就表示对人的尊敬。在“待客”或“给某人留下官位”时。常谦称“虚左以待”。“虚左以待”的行为,就成为尊重人的一种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