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争也讲礼仪,那他们在战争中也哪些必备

513好学 2023-01-20 00:26 编辑:admin 259阅读

一、春秋战争也讲礼仪,那他们在战争中也哪些必备的礼节呢?

在了解相关历史的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十分讲究礼节的,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要遵守礼节。

而且春秋时期时候周礼还是有人遵守的,周天子的影响还是有人尊重的,他们几乎每一个人都要按着礼节行事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例外,打仗也要十分讲究规矩礼节,所以也就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之邦。所以战争的时候到底要遵守哪些规矩呢?

第一点就是形式,春秋战国时期的时候每一场战争都需要先下战书然后在规定好时间和地点,这个时间和地点必须要明确表示,而且在战书上的用词必须要谦虚恭敬,如果你的战书下得不太明确或者是用词不对对方完全可以拒绝你,然后你也不需要遵守礼节,要不可以强迫人家,然后作战的双方都会优待对方的使者,并且还要去举办宴会来迎接,所以他们在打仗之前就跟好朋友一样。

第二点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是不允许拼命和努力登上战场的。这个具体原因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我猜想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那个君主制度就是上下的尊卑分的比较明确。但是他们会像下人一样参加战争,就主要负责一些做饭这些后勤的工作。他们的等级分的十分的明确,担任作战的任务是最小的士兵,也就是最低等的贵族男子。

第三点就是作战的双方必须要战车数量均等。就比如说敌方出的是十辆战车,那么我方也不需要主动十辆战车,我们不能少人家也不能多于人家,如果少了的话就会失掉气势,如果多了的话就会被笑称为以强欺弱。

而且还有一个有趣的是他们定下的战争规矩是敌方的战车还没有摆好,那么我方就不得击鼓进军,必须要等到双方的战车都排练好了,然后打声招呼,才开始进军。这个场面我想应该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在尊重双方的情况下又作为敌人。

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时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都是很讲究礼仪的,在战争中,如果要供哪一个地方的话,那么一定要师出有名,不能够随随便便就进行攻打,而且在攻打之前,双方也要进行一个口头的礼仪对话。

首先,在春秋战争中必须要师出有名,这就是比如你如果要攻打一个地方的话,必须要有打这个地方的理由。还有两国相争不斩来使。

双方需要进行短暂的战前对话,而且不能贸然出击,一方可以向另一方下战书,那么另外一方需要接下战书,否则就是投降。

打仗一定要师出有名,要下战帖,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高挂休战牌时另一方不得随意攻打,开战时双方将领要比试一番。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礼教

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礼教叫周礼。

周礼是在根绝了殷商文明的核心巫觋文化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是周王朝钦定的器物分配制度。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典章”、“律例”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式条文,规范和统御人们的物质生活。所以,礼在中国不仅是道德信仰和思想观念,也是日用消费品分配的准则和人际交往的规范。日用器物对消费者来说兼有物质待遇和精神待遇双重价值。早在先秦时期,荀子就为这种分配方式提供了理念:“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有德才有位,有位才有禄,以物可以观位,以德又可量物,道德表现、社会地位与财禄器用相应相称。权力通过日用器物的等级分配,物化为各个阶层生活方式的差异,这是社会模式,也是文化模式,正如司马迁所说,礼能“宰制万物,役使群众”。管天、管物、也管人,这是意识形态与社会生活高度契合的形态。

西周礼乐制度在保留事神礼仪的同时,扩展了礼仪的事项,扩充了礼仪的内容,使社会的政治关系、等级秩序、道德伦理、思想感情等内容都体现为礼节仪项,使礼仪充斥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周人将礼分为“吉、凶、军、宾、嘉”五种仪制,其中除吉礼仍为事神礼仪外,其它四种均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关。这五种仪制又被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九种礼事,各种礼事又各有具体的仪项和繁缛的仪节。并且,大部分礼仪都有相应的音乐配合,不同的社会等级均有不同的乐队规模和用乐范围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成为统治阶级各阶层必须遵守的制度。这样,就使整个贵族阶层的社会行为、思想感情乃至政治关系完全消融在王室规定的礼和乐的文化氛围之中。

春秋时期是百家争鸣,礼崩乐坏的时代,那时候没有什么封建礼教!孔子是死了以后他的学说到了汉代,皇帝为了加强集权,才开始推行的,到了宋朝朱熹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病态的文化:比如朱熹就逼死过一个寡妇,说她丈夫死了,她怎么能改嫁呢,应该随夫而亡。可见那时候社会的畸形

三、春秋战国时期拱手礼是左手在前还是右手在前

拱手礼与其相似的礼仪称作揖,是中国古代开始的,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行礼时,双手互握合于胸前。

一般右手握拳在内,左手在外;若为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

一说古人以左为敬,又有人在攻击别人时,通常用右手,所以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

女子行拱手礼时则正好反过来,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

衍生知识点――历史记载

拱手礼又叫作揖、抱拳礼, 是中国人传统的见面礼, 其历史非常悠久。《论语・ 微子》曾载“ 子路拱而立。” 这里子路对孔子所行的就是拱手礼,拱手礼的正式称呼应该叫揖礼。据说中国古代的礼仪绝大多数都源自西周初年周公开创的“ 周礼” 。《左传・ 文公十八年》记载“ 先君周公制周礼” ,而周公所“ 作” 的礼涵盖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且非常的细致。周代礼乐文化的主要内容都保存在到《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本书中, 即通常所说的“ 三礼“, 。其中《仪礼》一书对当时人所要遵守的日常礼仪细则记载的十分详细, 有兴趣的人可以参阅这本书, 以窥见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精神风貌。在《仪礼》中,规定士与士之间的交际礼仪的这一部分叫做相见礼, 而揖礼就是相见礼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