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读后感

513好学 2023-02-26 09:02 编辑:admin 94阅读

《悲惨世界》读后感

《悲惨世界》这本书篇幅大,我看了足足有好几个月,才把书粗略地看了一遍,写下这篇读后感。当然,下面所写的内容,只是我个人粗鄙的见解,在读完之后的所感所想,并不代表任何立场(怕被喷)。

首先从写法、写作技巧上来说,这本书真的特别棒,特别是那种铺垫。刚开始的时候并不适应这种写法,从中间跳出来几个看似和内容毫无关联的章节,并且枯燥无味,大多是法国历史,让人失去耐心。但是看到后面就会发现,前面那些看似无用的内容,其实在后面都有对应的部分与之呼应,从而让这些看似多余的内容就显得必不可少了。读完也才感悟到,所有这些铺垫恰到好处,继续添加则显得多余,删掉一部分,又会觉得缺少点什么,显得美中不足(人生之美事,恐怕就是恰到好处吧)。

接下来说一下本书中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人物吧。

出场比较晚,让我错把前面的一部分人物当成了本书主人公,当然,看到后面就知道了。在这个高大的男人身上,我看到了铁汉柔情,看到了钢铁之躯,看到了睿智思想。他从一个普通人,到苦役犯,再到一位优秀的“父亲”,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为了“自己的孩子”,东躲西藏,躲避追捕。最后的结局虽然让人悲痛,但对他来说或许是最好的了,其实没有什么能比得到自己所爱之人的理解和认可更让人满足的了。老人安静地走了,愿天堂再无苦难。

怎么说呢,最开始就是把他错当成主人公的。一个老好人,过于善良,无条件施舍,帮助穷人,最开始特讨厌这个人,觉得他的过分善良有些做作,让我产生过放弃看这本书的念头。当然,他是冉阿让性格转变的关键,是他感化了冉阿让,所以到后面对他的好感度+1+1+1……

一个负责任的警探,一生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在法律面前,他可以六亲不认。他冷酷无情却又心地善良,痛恨罪犯,嫉恶如仇。当然,在和冉阿让进行多次较量之后,最终被这个形象高大的苦役犯所感动,放弃了抓住他的机会。内心经过激烈的斗争,抓也不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不抓也不是(对不起法律),万般无奈之下,最终选择投河自尽。

书中也有一些句子,就摘录到下面吧。

这段话怎么说呢,在当时看的时候三角比较深,我们往往不知道适可而止(是不是应该把“们”支掉),尤其是在自己欲望的支配下,一开始便停不下来。其实过火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嗯,何必一直停留在过去,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为什么要让昨天拉住今天前进的步伐呢?无论过去经历过什么,好也罢,坏也罢,成功也好,失败也好,但那都已经是过去,我们要面对的是现在!其是书中的本意并不是这样的,唉,不说了,都已经过去了,回不去了……

好了,最后呢,其实吧……书里面有好多字都不认识(丢人了)。

外国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550字

篇一:外国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550字

寒假里,我用一天的时间读完了维克多・雨果写的《悲惨世界》。

冉阿让因为饥饿偷了面包进了监狱,四次越狱没成功在监狱里呆了十九年。他走出围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监狱后,他过得并不快乐。因为大家厌恶他,酒馆不让进,旅店老板赶他出去。长途跋涉的他,无处可去,幸好遇见慈祥的主教。善良的主教不仅给他食物,还给他提供了舒适的客房,甚至他偷了银碟子逃跑时原谅他,并赠与一对贵重的银烛台。”你再也不是坏人了,请用这些银碟子做个正正经经的人。“人是可以改变人的,就像主教的宽容感化了冉阿让,使他彻底悔悟,开始新的生活。换了个名字,为贫苦人打抱不平,乐于人得到人民的爱戴,变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长。后来他自首了,在船上做苦役,他救一海员时,他掉进了大海。

看了这本书,我能感受到坏人如果有人愿意相信他,他就会变好。像书中的冉?阿让一样,被主教大人爱护着,相信着,所以冉?阿让才会变成好人,才会做那么多对别人有益的好事。想象一下,如果冉?阿让没有遇到主教大人,他可能继续干着偷盗的坏事,被抓进监狱,可能永远都出不来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像主教大人一样,相信别人,给别人一个机会。

篇二:外国名著《悲惨世界》读后感550字

《悲惨世界》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作品,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冉・阿让是一个从小失去父母的贫穷孩子,二十多岁因为偷面包被关进了监狱,因为中途逃跑让他整整在监狱里呆了19年。出狱后,他偷了留他住宿的教主大人的银器,但是警察抓捕他的时候教主大人却帮助了他,教主大人的宽容震撼了他。他发誓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他开始不求回报的为贫民做好事、救出在水深火热中的芳汀女儿、救出了在战火中的马里于斯、还挽救了一直陷害他的沙威,但是他的生活依然简单、朴实甚至卑微,一直到死去。

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在我的印象里是最深的,在我看来他并不是反面教材而是正面教材,或许大家看来他只不过是个小偷,是个坏人,但是我却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一个道理――知错就改。

在生活中大家难免会犯错,当犯错时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道歉、解释、无所谓……但是在我看来不是这些而是――改正。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他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最后两人成了合作伙伴,一起打理赵国。

不管是小说里的主人公冉・阿让,还是战国时代的廉颇都是犯了错,他们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改正自己的错误,成为了我们大家的好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