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共生(病态的亲子关系把孩子推向悬崖读后感)

513好学 2023-02-23 04:28 编辑:admin 262阅读

北大弑母案启示录:病态共生才是最可怕的真相

这两天,北大学子弑母案件,又一次引发了公众热议。

吴谢宇承认弑母,作案动机是帮助母亲解脱。

吴谢宇说父亲死后,母亲迟迟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经常写类似想去陪老公之类的话,吴谢宇想了很多办法帮助母亲解脱,曾经带着母亲四处旅游,向母亲发愿:我将来一定赚很多钱,在物质上满足您。但无论怎么做母亲都不快乐。

最后,他想到了弑母!

杀人、分尸、装监控,谋划之严密、手段之残忍,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父亲去世后,吴谢宇和母亲相依为命名,按理说共患难的感情应该很牢固,可是最终他却筹划了这出弑母悲剧,背后到底有怎样的隐情?

1、可怕的病态共生

这个事件中,有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事发前,吴谢宇和母亲的关系极为亲密,至少表面看起来如此。

吴谢宇社交页面的主页上,除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很少有关于情感的内容,仅有的几条都是关于母亲的。里面有祈愿母亲长寿的消息,还有的转发的图片配文上写着love u mom。

母亲谢天琴是一个传统又标准的老师,据她的学生回忆,她性格十分保守,上班后从未穿过裙子;为人很节俭,用一部只能打电话的老旧手机;原则性极强,有时候甚至有点不近人情;对吴谢宇的要求十分严苛。

父亲生前也嫌母亲要求严苛,平时住在单位,只有周末才回家,可以说平时吴谢宇接触最多的人只有母亲。

据他同学回忆,在学校住宿期间,吴谢宇每天都会跟母亲长时间通电话。心情好的时候,他还会把室友们说的笑话记下来,一一讲给母亲听。他们很少看到这个年纪的男生,与母亲的关系这么亲密。

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是病态共生,它是指父母不相爱,也不爱自己,把孩子当成替代性的伴侣或替代性的父母。而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自己,只好把对方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把对方的情绪当成自己的情绪。即使痛苦甚至怨恨,但仍无法离开彼此,畸形地纠葛在一起。

在吴谢宇的案例里,他和母亲就是一种病态共生的关系,当母亲沉浸在丧夫的悲痛中一蹶不振的时候,吴谢宇十分焦躁,他把帮助母亲从悲痛中走出来当成自己的责任。

病态共生关系中的双方是界限不清的。边界感强的人会明白,别人的情绪问题,归根到底是她自己的问题,即便这个人是我们的亲人,我们依然要把决定权和选择权交给本人,不能替她做决定。

很明显,吴谢宇和妈妈之间没有建立明确的边界感,妈妈的情绪问题对他的影响很强烈。

2、病态共生成因

要搞明白病态共生的成因,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共生。

共生指的是两者紧密结合,心理上未实现分离的状态。

出生前,胎儿待在母亲的子宫里,这是最紧密的共生。出生后的0到6个月,婴儿无法独立自主,只能依靠母亲生活,婴儿从心理上会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这个阶段称为婴儿与母亲的共生阶段。

6个月到36个月,婴儿开始逐渐意识到,妈妈是妈妈,自己是自己,妈妈跟自己不再是一体的。他们渴望自己做事,来彰显自己的独立,这段时间婴儿经历的是和母亲心理上的分离。

这是一生中最关键的一次分离,如果处理好了,那么孩子就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很好地处理亲密和分离的关系。每一个惧怕亲密或惧怕分离的成年人,他们的根源都可以回溯到跟妈妈心理分离的问题上。

这个阶段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探索需求,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意识,他们会阻碍孩子的探索过程。

比如,2岁的孩子明明想自己吃饭,但是妈妈却因为担心弄脏衣服而坚持喂饭;比如孩子想要自己穿衣,但是妈妈却因为孩子动作慢,而帮助孩子完成。

阻碍的结果会导致孩子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就不愿再尝试,因为所有事情妈妈都可以帮助自己搞定,如果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就很容易导致病态共生。

病态共生的双方是很难脱离彼此的,即便这种联结充满压抑和痛苦,也会纠葛在一起。在吴谢宇的案例中,母亲对他的要求一直非常严格,吴谢宇也一直按照母亲的意愿将自己塑造成完美的人,但是让一个天性自由的孩子从内心束缚自己,是非常压抑的。

他或许早就不堪承受,吴谢宇曾经几次和多年好友倾诉过自己想自杀的念头,可是最终的结局是,他没有自杀,反而选择了弑母。

自杀者否定自己,杀人者否定世界。从否定自己,到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一切痛苦皆是拜母亲所赐,到对生命绝望,从自杀的念头逐渐过渡到弑母重生。

3、病态共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病态共生离我们遥远吗?并不,它很可能就存在于我们身边。

有一个母亲非常自豪的跟别人分享,我儿子没有叛逆期,我们母子关系可好了。每晚我们会在睡前躺在床上聊聊天,这是我们促进感情的最好方式。她儿子已经13岁,依然每晚和妈妈睡在一起。

孩子的爸爸被外派出国,常年不在家,家中平时主要就是妈妈和儿子两个人。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通常是缺位的,即便物理上存在,心理上也是缺位的。

家庭中通常会有一个系统补位法则,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这是最稳定的家庭关系。如果夫妻中的一方不存在,或者心理上缺位后,孩子就会为了维护家庭的稳定,潜意识去填补这个位置的空缺。

不论是这个13岁儿子还是吴谢宇,都是在父亲缺位后,无意中扮演着儿子和丈夫的双重角色。而母亲也会在这种情况下,将更多的心理寄托安放在儿子身上。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知乎上有网友说了她的苦恼。老公和他妈妈之间的种种举动让她十分接受不了,比如她老公洗澡,妈妈会直接进去;他老公回家,见到妈妈,会用手摸摸她的头;她老公刚工作的时候每天都会和妈妈聊QQ,后来又变成了每天频繁微信;甚至还被她发现有时候老公会和妈妈睡一张床。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病态共生,表面看起来是感情好,但实则是病态关系,对双方都是极其有害的。貌似相互依存,实际上相互牵绊。

孩子会很难与母亲之外的女性建立亲密关系,因此外面的女人很难介入他们二人的关系中,这通常会让后来者有一种第三者的感觉。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婆媳矛盾极难处理了,多半都跟病态共生脱不了干系,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婆婆和媳妇本身就是类似竞争的关系,儿子在两个女人之间起到最重要的协调作用,但是如果他不具备独立的人格,跟母亲依然处于共生状态,心理上向着母亲,那么婆媳矛盾、夫妻矛盾自然会无法协调。

夫妻关系是家中的No. 1,这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公公婆婆感情很好的家庭,一般婆媳关系相对较好,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婆婆并没有把精力全部放在儿子身上,跟儿子之间是正常的亲子关系。

共生关系不光是发生了母子之间,母女之间也很普遍,尤其是母亲单独一个人将女儿抚养长大的情况下,共生状态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大。

有的单亲家庭中,母亲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幸福,一直没再嫁,将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放在女儿身上。女儿心怀感激的同时,会承担极大的心理压力,潜意识里不敢让自己太幸福,不敢跟另一个人建立比母亲更亲密的关系。所以,她们一般也很难收获幸福。

结语:

综上所述,病态共生是一种病态的亲子关系,要想获得幸福,就必须打破共生关系,活出独立的自我,这或许很困难,但却是走出怪圈、收获幸福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