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七回读后感简单易懂的20字?

513好学 2023-02-24 09:52 编辑:admin 73阅读

三国演义第七回读后感简单易懂的20字?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七回。

这一回主要写了袁绍约公孙瓒去攻打冀州,结果他自己却先把冀州占领,公孙瓒得知此

事后,就派自己的弟弟去找袁绍理论,想分一点地盘。袁绍让那人叫公孙瓒来。那人在往回

时,被董丞拦住,并把那人杀死。公孙瓒以为这一切都是袁绍故意设计的,于是他就发起本

部兵马,与袁绍在磐河桥大战。最后,公孙瓒打败了袁绍。之后,袁绍之弟袁术又使孙坚引

兵攻打荆州。结果被荆州刘表用计打败,孙坚还死在乱箭、乱石中。

读完了这一回,我的感受是:一场战争中,邪恶的一方总是失败的一方。这两“天下豪

杰”之间的争斗不就是两个很好的例子吗?

三国演义第七回读后感篇二

三国演义第七回主要写了袁绍打着讨伐叛逆的旗号,但是却无忠君爱国之心,赵云这匹

千里马无安身之处,空有一腔热血,却无计可从,好不容易遇到公孙瓒兵败,被赵云救出,

可惜公孙瓒不识人,并没有重用赵云,可谓是白长了一双眼睛啊,赵云这头猛虎在乱世中跌

跌撞撞,终于遇到了他心里的明主DD刘备。

可见以后的刘备能成就大业,是很有学问的,他善于发现人才,留住人才,这一点是很

关键的。

三国演义第七回读后感篇三

三国演义第七回主要描写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

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

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

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上周六上午瞄到朝廷八台正在放老版三国,周公瑾被孔明三气吐血,孔明背过身,羽扇一挥道“放行!” 可怜周郎一路昏迷到了江畔,江水清清,芳草萋萋,东吴旌旗黯淡,人马稀疏。一代儒将一代英雄一代帅哥就要命丧了。我正等着躺在担架上的公瑾用尽最后一口气隔江大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 毛阿姨苍凉的歌声伴着厚重简单又古朴的旋律轻轻响起,直击心脏。

对呀,公瑾还要回到家中和小乔诉诉情,谈谈韵,抚抚琴,脱下战袍,换上汉服,扎个素雅纶巾,隔江怅然而望荆州,长恨孔明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托付都督重任于鲁肃。。。秋风起兮,英雄悲,既生瑜何生亮! 再后来,孔明渡江吊公瑾,子龙甚怪之,孔明摇着扇子怅然道,公瑾一去,怎不另天下英雄同悲?!我当然相信孔明是真悲切,那祭文念的。。。据说当日唐国强演这出吊唁戏时,把头都磕红了。

以《诸葛亮三气周瑜》写一篇读后感 急急急 400字

第一篇:

《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才智几近天人的诸葛亮形象,不惜牺牲一代帅才,用三次斗智失败而被活活气死来描绘周瑜,但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值得考证``````

从演义中可以得出结论: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而又在斗智中失败才被气死的。

好,先从周瑜心胸狭隘说起。周瑜出身名门,家教甚好,少年得志,能统观全局,是难得的帅才,所以才有孙策的“外事不决用周瑜”之托。可见周瑜必定是心胸广博之人,程普周瑜之争更是体现了周瑜之大度。由此可见周瑜之大度丝毫不逊于司马懿,诸葛亮寥寥数语根本不会刺激到周瑜,更何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而且从他“气死”时还推荐和诸葛亮较有交情的鲁肃,更可看出他的心胸宽广,决非小肚鸡肠之人。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吗?

据现代医学观分析:周瑜死前症状,只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呼几声就转不过气来昏厥而亡,可以知道是典型的心肌梗塞突发。

那么他又是怎么有这种病症潜伏的呢?从中医理论分析:周瑜少年得志,一心为吴国事操劳,文武双用,日夜操劳,操作了先天元气,肾脏气滞血淤,肝脏解毒功能受损,血气受阴,还伴有吐血,最后心血动力不足,加上常年征战脏腑有旧伤,又不注意调养,肾气虚,肝火盛,心气结,阴阳失调,全身机理失衡。最后心脏病突发而亡。

所以基于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周瑜由于平日工作压力过大,为国事军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而又不注意调理,心脑肝肾功能受损,心病潜伏。而最后国为一时情绪激动,血气不行,心脏聚停致死。

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人,对成功的迫切渴求,成功背后的辛酸忙碌,打拼才智的极度付出都让我们的身体承受了更甚于周瑜的压力,我们每天漠然的看待自己的心慌心悸,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成功是属于一个好的身体的,或许再给周瑜20年,他未必斗不过诸葛亮。

第二篇:读后感

――读《三国演义》之“三气周瑜”有感

“三气周瑜”是《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故事,我在前几天认真研读了之后,感觉受益匪浅,现在讲与大家共同分享。

故事讲的是吴国水军大都督周瑜与蜀国丞相诸葛亮之间的一场精彩计谋博奕。当时兵力是吴强蜀弱,刘备向吴国借了荆州之后一直拖延未还,周瑜心中极为不悦,总想设计讨回。在一次攻打南郡的战斗中,周瑜被曹将曹洪的毒箭射伤,虽经名医医治后无性命之忧,但从此不能发脾气,否则就容易急怒攻心,旧疮复发,这也为三气周瑜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一气周瑜是讲周瑜久未攻下南郡,诸葛亮让赵云坐收渔翁之利,率先取了南郡。周瑜被气得头晕目眩,口吐鲜血,一头从马上摔了下来。二气周瑜是讲周瑜欲施美人计将刘备骗至江东扣下,逼诸葛亮交还荆州。不料诸葛亮设计使刘备 和孙夫人安然回到荆州,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再次大怒,伤口崩发。三气周瑜讲的是周瑜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欲假借取西川之名夺回荆州,不料又被诸葛亮识破大败而归。最终因伤口复发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哀叹。

读完这个故事,我还真为周瑜感到惋惜,说起来他也算是三国时的一代风流人物,年纪轻轻就统率江东水军,联刘抗曹,谈笑间于赤壁大破曹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名震天下。如果周公瑾不是少壮夭亡,三足鼎立之势最后会是个什么结局还未可知呢。可惜呀!周郎不能对自己的情绪善加控制,几场小小的败仗就让自己一命呜呼,孰不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这么浅显的道理,周郎难道会不懂吗?我想,大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吧。掩卷沉思,我们在以后遇事,都不能像周郎一样心胸狭窄,逞一时之气而遗憾千古,为人处事要宽洪大量,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嘛!

如果觉得写得好就采纳吧!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隐居在隆中的卧龙先生。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周瑜也是一位年轻有为,才华出众的军事家,可他却让诸葛亮气了三次给气死了。

第一次是周瑜攻打南郡,被乱箭射伤,他用尽心计,打败了曹仁和曹洪。可刘备因受诸葛亮的指导,一夜之间夺下了南郡、荆州、襄阳。气得周瑜垂头丧气。第二次是周瑜假称要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想把刘备骗到东吴软禁起来,没想到诸葛亮略施小计,弄假成真,害得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三次是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写了一封劝告带挖苦的信。周瑜读完信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便死去。终年36岁。

诸葛亮有勇有谋,周瑜手下文臣勇将也不少,那么是怎么使刘备成为胜家的呢?我们先看看诸葛亮:他曾借助曹军的力量,将周瑜气地吐血,又借孙夫人的权力逃出柴桑。诸葛亮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借助他人之力。刘备广泛听取众人建议,礼贤下士,海纳百川,这也是成功的重大因素。周瑜的才学并不亚于诸葛亮,只是他做事武断,很少三思而后行,他的心胸也十分狭窄。

这使我想到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性”就是个性,“格”就是品格。一个有个性又有品格的人,往往会走向成功,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往往会走向失败。

400字写不了,总之就是告诉你做人得会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