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这个问题分成几问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他是什么时候开始称东坡的。
时间是元丰四年1081年,这一年他开始真正务农了,
他在东坡的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他曾有《东坡八首》,在小序中说:
余至黄二年,日益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乏食,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庶几来岁之之入,勿忘,其劳焉。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叫东坡而不叫西坡
因为这会的是在黄州城东,约1/3里,是坐落在山坡之上,占地约十亩左右。
第三问题,为什么要用黄州的东坡做他的号
苏轼字子瞻,苏辙字子由,这都和苏洵给他们起的名字有关,而苏东坡号东坡居士,则是自己所取的,这其实是寄寓了苏轼的情感思想在里面的,
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说。
其实苏轼是有田园情结的,他曾说过,何时功成名遂了,还乡,他还说,不如归去,二顷良田无觅处,归去来兮,待有良田是几时。
而这个时候,真正过起了田园生活,他把自己的身心都投入进去了,并且完全的享受这里的乐趣。
1.在这里有他的东坡农场。
农场里有茅亭和远景亭。他在浓荫之中消磨长夏。更有他的东坡雪堂。那是到黄州后第二年雪中竣工的,他亲自画画,雪中寒林和水上渔翁,他还在这里宴请宾客,大画家米芾就是在这里认识的。
2.在这里他有自己的庄稼。
井打出了水,庄稼长出了绿苗。稻子在微风中摇曳,都让他感到得意和满足,他有时会欢喜的跳起来。
3.在这里还有让他感激的那些朋友们。
农夫会讲给他如何让小麦丰收。在这里还有潘酒监、郭药师、王大夫,还有一个大嗓门的婆娘常和丈夫吵嘴。杭州和武昌的太守也对苏东坡佩服的五体投地。还有一个马梦得,始终陪伴着他。
有一个巢谷的是眉州的同乡一个穷书生,来给东坡的孩子做老师。诗僧参寥也来看他,在苏家住了一年才走。苏轼还有一个最好的朋友是陈慥,是在凤翔时曾经和他的父亲不合。可现在,陈在四年那去看过东坡七次。
4.苏东坡还有幸福的家庭
就是在这个时候苏东坡收朝云为妾,朝云那是在杭州市买的,那个时候才12岁,而这个时候已经长大,天资聪颖。受到人们的赞赏,也开始学读学写。在到黄州的第三年她生了儿子叫遁儿,苏东坡写那首诗自嘲,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5.这里还有他有滋有味的生活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交给人们炖猪肉的方法,那就是东坡肉,他做鱼的方法,就是今天的人们,也是熟知的,他还发明了一种青菜汤叫东坡汤。
苏东坡就是这样,在这里又找到了快乐和满足,他说,
某现在东坡种稻,劳苦之中亦自有其乐,有屋五间,果菜十数畦,桑百余本,身耕妻蚕,聊以足岁也。
他觉得自己,非常太像陶渊明了,写过一首诗说陶潜一定是他的前身。他把《归去来兮辞》,改编之后,和农夫一起唱。
6.这里还成就了他精神的归宿和诗文的升华。
苏东坡在这里过上了神仙般的生活,无限的闲暇,美好的风景,敏感的想象,月夜的倾心,美酒的迷恋,让他的日子美满舒服极了。应该说这样的日子在此之前在此之后都是没有过的。他经常来往于,东坡雪堂和城中临皋亭之间,来往走的是那条黄泥坂路。
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写出来那句,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不知道迷住了后世多少人。就是在这种精神的自在安然之中,他与友人去江上泛舟,写出来那篇《赤壁赋》,流传千古!
最后的话
若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在黄州,在东坡,有着太多的感情和寄托。也就是从这时起,他的思想不断升华,越发彰显无穷的魅力。我想,这也就是苏轼,为什么又叫苏东坡的理由吧。发现历史,品读苏轼,有你有我。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