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备稿:就是初试中的语音与发声的部分内容。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备稿件,一般说初试时可以朗读但最好背诵,稿件不宜太长,因为考官不可能长时间集中精力注意一个考生的表现,而且过长的稿件背诵比较困难,在考场中紧张就会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建议一定要教少或避免出现忘词局面,所以准备充分尤为重要。
2、文化考题:考试抽到的题分为3个部分(成语解释、文学常识、词语的同反义词及解释),需要考生运用平时的语文知识进行回答,以考察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文化知识的水平,考生在考前应多注意日常高考的文学常识及成语的解释。另外考试时可带参考工具,以供规定准备时间内查找。
3、口试内容:有外语的口语表达考试,但题目都不会太难,主要考察考生的英语发音和英语口语基础,一般内容涉及:用英语说你的爱好、自我介绍、学校介绍、单词翻译,请务必准备!
4、服装:在复试的时候更注意考生服装的搭配,因为在镜头前的服装与日常穿着有所区别,考生必须注意。不要穿着奇装异服,不要过于追求个性打扮,女生的面妆不宜太浓,建议使用透明妆,男生可不化妆。
5、举止谈吐:考官会在考生进行准备时就开始观察考生们的修养。在进行考场准备时不要为了突出自己而做很多过分的举动或言谈以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样反而适得其反。在进考场时不要跑步进入,要大方、沉稳、自信的踏入考场中央,向考官们鞠躬问好,待征求考官 同意后介绍自己。初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不要过于夸张,还要注意与考 官的眼神交流。关于复试,由于考生会紧张,所以考官不会与考生做太多口头交流,所以考生应尽量杜绝外界干扰,降低紧张程度,这样可以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6、复试表达:仍然有自备稿件的表达,但复试更注重考生的语言表达技巧,要比初试更强调考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指定稿件一般是200到300字的新闻或通讯。在读新闻时有几个简单的技巧:强调数字、日期、地名、人名(强调的2种方法,一是加强语气,一个适当停顿),读新闻要有镜头感,要注意与镜头前遐想观众的交流,态度要不卑不亢,有亲和力,音量不需要太大,但调值偏高。语速适中,过快显得考生过分紧张更有不可避免的吞字现象;过慢则显得考生态度散漫且让人感觉语流不通畅。另外有个小窍门,那就是:每读一小段时要注意抬一次头,与考官目光交流,切不可一直埋头快读!
7、即兴评述:主要注意最近发生的国际国内要事,要注意观点的鲜明性,开头一定要言简意赅的两出观点,至于结尾倒不必过于追求。评述的中间部分不必过分追求语言的流畅,稍有停顿不必过于紧张,只要能平静心情接着往下说就可以保持自己在考官心中的形象。评述内容不要有过于偏激的言语且不用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牵强附会的成语名言。
8、现场提问:言多必失。回答考官问题时态度一定要谦逊,回答不可冗长罗嗦,如果要求才艺展示,一定要注意把握,因为这可能是考官给你晚会前面失误的最后机会,给你一个建议:不妨可以聊聊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刻苦学习与向往,以情动人,收效应该会不错!
9 英语方向:有志于此方向的考生,应在专业考试时注意英语口语的表达,但入学后的英语分班更注重高考的英语分数。
10、采编方向:这是新创立的一个学科的方向,估计考试内容不会和一般考生有太多的区别,但要着重注意初试中文学常识和复试中的即兴评述。建议你可以背一两首古诗词、说不 定会有帮助。
11、镜头前表现方法:眼睛应看镜头的上框,收下颚,眼睛要直视镜头,不要游移,眼神不要乱飘。手上身上的小动作要克服,在镜头前,任何一点小动作都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念新闻的时候,稿纸不要举起,因为由于紧张,手都会有一些颤抖,这样在镜头前看到的效 果就很夸张。发型要体现脸的轮廓,不要遮住脸的任何部位,尤其是眼睛,嘴唇的颜色和脸 色相匹配,脸色不要煞白。腮行佣眼影要淡打,脸胖者要注意打侧影。不要带明显的饰物。 最是镜头的重点,注意口型的控制,不要撅嘴,口腔开度不要太大,脖子和手的颜色也应顾 及,不要和脸色差别太大。整体感觉应以整洁,大方,健康为准!
面试注意事项:
1、如果有灯光设备。衣服的颜色要适中,就是不要过深和过浅。因为录像机测光的原因。如果衣服过浅脸色发黑,如果衣服颜色过深则脸上过亮。
2、如果没有灯光,衣服的颜色可以鲜艳些,即衣服的反光可以强一些,这样脸上不会过亮。背景的光线弱,此时如果衣服黑了,则脸上曝光过度。
3、播读的时候注意抬头,不要一直低着头。
4、发声时音量要适中,不要过小和过大。过小引不起教师的注意,音量过大则可能引起失真且嗓子过累。
5、仪表整洁,有礼貌。
6、播读作品感情定位要准。
7、注意不要个人崇拜,也就是不要倾向于某个人。
8、注意不要带俗语和大量口头语。口头语不要过于单一,特别像呀、呢、啊等口头语。
9、注意身体要稳定,不要晃动过多。包括下肢的活动,腿也不要有过多的动。
10、如果有肢体活动,肢体不要遮挡脸面。
11、化妆的定位可以中性一些,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不同的,因此前卫的装饰可能引起反感。因为毕竟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