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自闭症儿童绘画

513好学 2023-09-09 01:30 编辑:admin 73阅读

一、如何教自闭症儿童绘画

如果儿童喜欢画画,你先陪她一起画,他不排斥你在一张桌子或一张纸上话的时候,平行游戏开始建立。然后慢慢你在其中建立交集点,逐渐引起他对你的关注和互动,最终是要做合作游戏。说得非常简略,实际做起来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二、画什么可以测试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你是看看儿童的所拥的对事物的观念吧,也算是儿童对事物的智力与情绪!

一般画儿童经常接触的事物,影观,在看他们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初期事物之间关系逻辑的观念!如他们遇到某事该如何做呀,如过马路呀,如做人做好事呀,如看见小狗妈妈带小狗去玩呀,问他有什么看法呀。等等各种各样情影认知。如与人类所区分的知识类型一样,如道德方面的,科学认知(事情或物体)方面的,伦理方面的,人与人处事特点或是技巧方面的。

这里必须要说一下,人识别事物的知识,是按自己的知识模式,去识别,及处理事情的。就是我们人常说的处事方法及认识知识方法!儿童的第一个(头几个)识别及处理事情的模式,很重要,他可以决定儿童一生对所有事情的看法及做法。也就是我们古学常说的三岁看大,四岁看老的原因,因为这些模式是终身跟着走的。当然从现在大脑科学认知上,我们可以发现孩子的不良认知与处事模式,从而强制改变。如(凡事)孩子爱说假话,爱面子,爱哭,不爱问问题,不爱思考,不爱说话,贪心重,自私历害。不太会对比事物,不太会宏观看事情,遇事易情绪化等等。

三、怎么从儿童画的画看出她的内心世界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我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幼儿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内心世界。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的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风格和内容也是大相径庭——有的充满着童趣,色彩鲜艳亮丽,有的则截然相反。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儿童的绘画作品是了解幼儿的一种良好手段,特别是那些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的儿童,学会倾听他们用绘画这种无声的“语言”表达的内心感受,有助于教师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从而帮助幼儿解决在情感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和问题。

文文是个有点内向的男孩子,进入中班后的他依旧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波动很大,常常哭着来幼儿园。不论是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区角活动中,当你想用语言、眼神与他拉近距离时,他总是回避,你很难猜透他的心思,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于是,我想到了利用绘画这一手段,包括观察文文的绘画过程,解读他的绘画作品。我希望能通过“绘画”这把钥匙打开通往文文内心世界的大门,从而试图让文文愿意接纳我,乐意让我成为他的朋友。

实录一 寒假虽然很短,但正逢春节.孩子们不仅能收到压岁钱和很多礼物,还会和父母去亲戚家拜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放烟花……回到幼儿园后,他们很想与同伴分享这些开心的事,于是我请孩子们用手中的笔画下他们在春节里经历的那些快乐的事。

话音刚落,孩子们便急忙动笔开始画起来,只有文文很犹豫,拿着笔四处张望,似乎这个假期并没有什么开心的事值得他画下来。过了一会儿,他终于开始画了,可是眼神却没有停留在纸上,而是偷偷地瞟向我所站的位置,神情看起来很紧张。

我看得出文文是在打量我有没有注视他,只要我站在他的视野范围内关注他,他就会显得不自在,甚至出现害怕和焦虑的表情。我只好换了个方向,背对着他,站到离他远一点的地方,悄悄地关注他。

当看不到我注视他的身影后,文文终于开始画了起来,但是很不专心,动作很缓慢,还不时地抬起头看看我是否在关注他。最后,文文在纸上画了一个孩子坐在凳子上看电视,整个画面他只用了画纸的一个角落。 可见,文文对当前的绘画环境感到很不舒适,不愿被别人关注。让我感到奇怪的是,其他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拉我去看他们画的作品,想与我分享他们开心的事,文文却恰恰相反,他不愿让我走近他。这表明了他对教师有着较强的“防御心理”,在他心中教师是“权威人物”,是规则的制订者,而不是帮助他、关心他、与他分享喜怒哀乐的人。

四、如何利用情绪绘本提高幼儿的情绪

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作为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要素,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健康心理状态的形成乃至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作为影响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开展幼儿情绪教育,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主要基地。因此,我尝试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作为幼儿园情绪教育活动开展的资源与媒介,探究可能的教育模式,形成一定的教育方案,为幼儿园开展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一.榜样示范机制

所谓榜样示范机制就是指在幼儿阅读、讨论情绪主题绘本的过程中,通过绘本主人公在面临负面情绪情境中的情绪表现、所作所为,为幼儿在如何应对消极情绪、建立自信心等方面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榜样示范过程。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观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被观察的榜样的示范性对幼儿某种经验的习得非常重要。他特别指出,榜样或者示范者不一定非要是活生生的人,它也可以是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人、事、动物等,即通过语言、图像而呈现给幼儿的榜样。在绘本的画面中,故事中的主人公向幼儿展示了成熟的情绪技巧所具有的行为表现,成为幼儿观察学习的重要榜样。

例如,当小天竺鼠难过的时候,他会去找好朋友一起吹泡泡;当小熊因为一个人在家感到害怕的时候,他会找一个舒服的地方看自己喜欢的图画书;当小兔子因为被老师误会感到委屈生气的时候,他会告诉自己老师不是故意的,并去跑步、做游戏;当小天竺鼠画画不如别人好的时候,他依旧会自信满满地说自己很棒,因为他能够在妈妈做饭时当一个称职的小助手;当小伙伴不小心受伤哭泣的时候,小熊会去主动安慰她,帮助他从悲伤中走出,做一个会关心别人的人等等。在教师悉心的引导之下,绘本主人公的行为方式、绘本中的情节会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幼儿的大脑之中,当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幼儿就会将这些表象再现出来,并加以加工,融入到自身的情绪行为模式当中。因此,榜样示范便成为运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第一个作用机制。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