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应该怎么办

513好学 2023-03-01 19:23 编辑:admin 220阅读

1. 虽然日常生活中,敏感常和脆弱、事多、玻璃心等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在心理学领域,敏感度,只是一个衡量人对于外界刺激反应程度的指标,没有好坏之分。目前测量一个人的人格,最著名的是“大五人格理论”:分为开放性、责任心、外倾性、宜人性、神经质五个维度。不少心理学家提议,把敏感度作为第六个维度加入其中。

2. 很多人不知道,在很大程度上,敏感度的高低是由基因决定的。全世界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属于高度敏感者。他们的感官对外界信息的反应更加敏锐,更能捕捉到各种细枝末节,因此情绪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所以不要怪他们大惊小怪,因为高敏感者感受到的,就是一个高饱和度的世界。

3. 敏感的“感”字就说明,它是一种感知能力。也因为感知能力强,高敏感者往往具有独特的天赋:① 对色彩、气味更为敏感,更有艺术天赋;② 处理问题更加谨慎,拥有极强的危机管理能力;③ 共情能力更强,更懂得倾听他人、善解人意。

4. 但同时不得不承认,高敏感是一把双刃剑:高敏感者拥有独特的天赋,也常常面临一个困扰――太容易被外界影响。很多被别人忽略的无用信息,他们要花大量精力去捕捉、揣测、处理。内耗特别大,很容易陷入身心俱疲的状态。一旦处理不好,还容易被贴上事多、脆弱的标签,引发负面情绪。

5. 如果你是一个很敏感的人,也常常受到这方面的困扰,你首先得明白:高敏感不是坏事,你不需要改掉这种特性。你要做的,只是正视你的敏感型人格,然后学会消解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

6. 最重要的一点,是为自己的生活设定界限。区分什么让你舒适、什么让你不适,然后勇敢做出选择。比如,很多敏感者,生活中不是能量十足的人。他们愿意社交,但应付一场完整的聚会,又往往疲惫不堪。如果你也是这样,不妨直接告诉朋友:很希望继续留下,但我实在太累了。这种方法,比逼自己留下或不解释就离开,都更得体。

7. 如果有完美主义倾向,那就适当降低自我要求。很多高敏感者,因为害怕别人的否定,往往对自己要求极高,比如“必须”乐于助人、有求必应……导致自己很累。你要明白:无论怎么做,我们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面对他人的求助,可能很难开口说不,但悄悄打个折扣并不难,“我很愿意帮忙,但只能到晚上9点,我还有其他事做”。

8. 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如果你总是把错误揽在自己身上,陷入无休止的内疚,不妨问自己三个问题:① 让我内疚的这件事,是真实的还是臆想出来的?② 这件事重要吗?值不值得我如此内疚?③ 做个填空题:这件事,我应该负百分之几的责任?这三个问题,大概率会帮你从“这全是我的错”的想法中走出来。

9. 和过度自责相对,还有些高敏感者在事情不顺时,会陷入极端情绪,过度指责他人。“我这么努力,你也不该偷懒”……这也是很多人觉得高敏感者不好相处的原因。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试着用“我希望”代替“你应该”,比如我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把指责对方,转移到对目标的肯定上,你会变成一个更好相处的人。

10. 避免无休止的猜测,维持“低情商优势”。高敏感者因为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往往热衷于揣测他人的心思。不仅耗时费力,身心俱疲,还很容易产生误会。要避免这种纠结,最好的方法就是维持“低情商优势”:不判断、不猜测、不犹豫、直接说。保持信息和行动的透明度,快速解决问题。

11. 打破“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在敏感者的潜意识里,世界往往是非黑即白的。满足了别人,自己就会受欢迎;拒绝了别人,自己就要被讨厌。听众看着自己,说明自己的观点吸引人;听众挠挠头,代表自己不被认同……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存在大量的灰色地带。很多细节不代表什么,没必要让自己绷得太紧。

12. 有意识地给生活“留白”,帮助自己恢复能量。每天给自己留一段什么也不想的时间,做些洗碗、运动、听音乐之类的日常琐事。利用这段时间放松注意力,阻断更多的信息输入,帮自己整理一天的情绪。

13. 最后让我们记住一点:低敏感度的人,往往精力充沛、爱好广泛,人生更有广度;而高敏感的人,因为内心世界更丰富,人生往往更有深度。所以说,不管敏感与否,你都不用羡慕对方。只要正视自己,就能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生。

让我们对《高敏感是种天赋》的作者伊尔斯・桑德,译者李红霞,出版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说一声感谢!

最后,与你分享金句:

敏感度,只是一个衡量人对于外界刺激反应程度的指标,没有好坏之分。

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日本娱乐圈怎么了?自杀也会传染吗?

尤其是三浦春马和竹内结子还是好友的关系,三浦春马离去,也许带给了竹内结子很大的打击与刺激。

不仅仅是相识的人会发生这种情况,多灾多难的2020年的很多悲剧,对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来说,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前些日子,藏族姑娘拉姆被前夫用汽油焚烧,导致重度烧伤,后来不幸去世的消息让人难过和惋惜,但是也有人受到了更深的影响,甚至产生了“替代性创伤”的现象。

有人说自从得知拉姆事件之后,自己就开始失眠,每天都会无缘无故地掉眼泪,情绪压抑。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类人“共情能力”很强,是善良的人,也没什么不好,哭完就完了,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与轻松。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不为所动――精神科医生写给高敏感人群的处事建议》,讲述的就是关于高度敏感人群的内容。

本书作者朱迪斯・欧洛芙,是一位精神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位高敏感人士。

她在书中介绍了自己研发的特别策略,用以处理高敏感人遇上的挑战,帮助那些拥有“高敏感天性”的“共感人”努力过上身心平衡、活力充沛、幸福快乐的人生。

什么是“共感人”?

从小到大,是不是有许多人对你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别想太多了,就啥事儿没有。”

听到这样的话,你是否会更加难受和感到孤独?

其实,每个人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高度敏感的“共感人”大约要占总人口数的两成左右。

一般的“同理心”与“共感人”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一般的同理心,是指别人遭遇到困难之时,我们有能力同情对方,别人开心时,我们也会替对方开心。

但是身为一个高敏感的“共感人”,他的身体能够真切感受到他人的情绪、能量与症状,而不是像多数人那样可以过滤掉这些不良反应。

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提出了“高敏感族”一词,而共感人就具备了所有或部分的“高敏感族”特质。

下方表格可以帮助大家做一下自我评估,每一题请以“大多时候如此”或者“大多时候并非如此”来回答。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高敏感可以极大地丰富我们的人格特点。而很多研究也指出,有时候敏感这项特质,是一种难得的天赋。因为在安定的环境中,高敏感人群相对一般人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其次,他们敏锐的对情感和信息的识别能力,也是创意的源泉。另外,他们普遍情商较高,是很好的倾听者,你的情绪波动,他们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当然,世界本身不是非黑即白的,高敏感人群拥有着这天赋的同时,也会感受到外在刺激带来的过多压力。

高敏感有好有坏,自己运用好好的一方面,也会有收获。

比如,容易倍感压力,也能从更小的事情上获得幸福感。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太多的财富和消费就能获得幸福感。

又比如:对新知识也比较敏感?认知能力强?既然知道了高敏感人群会感受到外在刺激带来的过多压力,那就给自己一个正常的参照人物,高于其的压力,自动剪切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可以物化删除,有实物的想象、画面感,感觉好多了,也有点有趣。

所谓高敏感人群是指在接触有害物质时,由于个体生物学因素使其毒性反应的出现较一般人群为早、强的人群借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话“高敏的人会产生一种过激的行为,很多人都将其归纳为。羞涩和紧张”。然而,经过其本人试验。这种过激的反应时每个人都有的一种,只不过相当多的人是比较麻木和不敏感,导致过激反应触发的较为少。作为高敏感的人会注意别人观察不到的细节和东西。当然当接收的一定的刺激时,发生的过激反应也会相对比较激烈。然而过激并非灾祸的来源。我们误以为这便是紧张,羞愧。我们会陷入暗示的循环中,这是紧张。

处在过激过程中的人会大脑短路,心跳加速,以至于面红耳赤...

《敏感的人:如何面对外界压力》

《敏感的人:如何面对外界压力》美国太平洋研究生院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伊莱恩・N・阿伦,她本身就是一位高度敏感的人。在《敏感的人:如何面对外界压力》中,她告诉读者,高度敏感不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而是一份难得的资产。让读者了解如何从自己身上看出敏感的特性,并学会将敏感特性运用到日常的人际关系和工作中,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