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就业方向及前景
生物制药专业就业前景:
生物制药专业特色是生物制药已成为国际和国内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生物制药已成为侦破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却表现得风光这边独好,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生物制药市场也分外亮丽。
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资,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此举为今后生物制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课程体系
《解剖生理学》、《色谱分析》、《酶工程与发酵工程》、《生物药物分析》、《细胞与基因药物学》、《药物合成基础》、《药用真菌学》、《药理学实验》、《生物制药综合实验》、《生物制药专业英语》。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药工艺学、发酵工程、药品与生物制品检验。
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包括相关类课程的见习、实验操作(物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药理学及药理学实验、药剂学及药剂学实验)和实习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生物制药
聚焦数字经济和生物医药赛道广州擘画新格局下的城市产业蓝图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被规划为“十四五”经济 社会 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建议》指出,将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 健康 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之下,信息产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选项。
广州作为国家一线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正在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推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全链条发力, 探索 新业态和新模式,擘画互联网时代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合作交流会23日在京举行,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出席并致辞。 蒋启明 摄)
为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力度,赋能更多市场主体,联合政府与企业的力量将蓝图规划践行落地,10月下旬开始,广州开启了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线、新一线城市的“推介交流之旅”,通过举办一系列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合作交流会,集中宣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重点产业,向领域内头部企业发布应用场景,分享新发展格局下广州的投资经验与机遇。
数字经济催化革新
“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数字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经济迎来爆发式增长,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企业完成业务收入5907亿元,同比增长14.1%。
在国家政策与行业趋势的引领下,数字经济目前已成为国内大部分城市积极布局的产业方向。广州在贯彻落实“数字中国”战略基础上,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引擎,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新生态。目前,广州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数据显示,今年1-8月,广州市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011.90亿元,同比增长13.8%,比1至7月和1至5月增速分别加快0.1个和2.4个百分点,继续延续上升势头;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实现营业收入749.29亿元,同比增长1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62.61亿元,同比增长10.5%。
这一则有赖于行业自身的飞速发展,二则得益于广州强化创新引领,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扶持。
据悉,广州目前已出台实施数字新基建发展“40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措施、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22条”等系列重磅措施。今年9月,广州市印发《关于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
在10月底举办的北京站推介交流会上,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表示,广州正在举全市之力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着力将其打造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国家“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数字经济三重重大机遇在广州琶洲叠加和交汇。
广州试验区选址位于广州珠江东部,被规划为“一江两岸三片区”共81平方公里的空间格局,将建设成为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特色平台、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
据广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专职副主任章旺平介绍,珠江南岸包括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约48平方公里,聚焦数字产业化,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产业;珠江北岸包括广州国际金融城和鱼珠片区约33平方公里,聚焦产业数字化,重点发展数字金融、数字创意,推动新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区块链等产业。
此外,北京站交流会上发布了第一批16个广州市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应用场景,涉及交通、政务服务、医疗、农业、教育、新零售等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广州市人口监测大数据平台与辅助决策系统”、“城市管理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广州市基于大数据的医院精细化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平台项目”、“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项目”、“艾米稻香小镇-5G 智能农业实验室项目”、“高性能安全可靠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电商大促全链路压测管理系统”等。上述应用场景,如“广州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项目”等将于近期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广州市政府采购平台上发布采购公告。
目前,广州已形成颇具竞争优势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广州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志刚用“三个打造”来定义广州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
生物医药厚积薄发
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走在国内城市前列,且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目前,广州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体外诊断、精准医疗等细分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聚集态势明显,形成了以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两城一岛”为核心, 健康 医疗中心、国际 健康 产业城、国际医药港等产业特色园区协调发展的“三中心多区域”的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同时,广州大力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 健康 服务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构建起从技术研发、临床研究和转化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
广州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700多家,包括17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1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物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上市企业37家;培育了广药、香雪、达安基因、金域医学、万孚生物、百奥泰、迈普等各领域龙头企业;吸引了GE医疗、恒瑞医疗、阿斯利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据广州开发区副区长贺璐璐介绍,广州开发区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目前全区聚集了强生、阿斯利康、百特医疗、赛默飞、百济神州等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40余家,上市企业28家。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700亿元。
此外,广州拥有省内所有“双一流”医学高校,以及广州再生医学与 健康 省实验室、中科院广州生物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大院大所;拥有省内全部5家GLP机构、36家GCP机构和国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了5位生物医药领域诺贝尔奖得主以及徐涛、施一公、王晓东、裴钢等20多位院士。在今年9月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广州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生物医药创新城市奖”。
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加快生物医药发展已成为世界共识。而此前的产业积累,使得在行业东风下,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得以顺势爆发。数据显示,今年1-8月,广州市医疗器械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累计产值分别增长11.7%和7.7%。根据《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到2021年,广州生物产业规模将实现5000亿元,增加值达12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2022年产业规模有望超过1800亿元。
针对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规划蓝图,广州也定义了“三个打造”,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表示,广州正在着力打造全国新药创新策源地、全球新药临床试验集聚地、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
软实力服务市场主体
2019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2.36万亿元,增长6.8%,占全省2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000亿元,增长16.5%,占全省18%;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近1万亿元,增长7.8%,占全省23%;外贸进出口总额1万亿元,增长2%,占全省14%。
今年前三季度,广州GDP增长1%,第三季度GDP增长7.9%。这些数字皆佐证了疫情肆虐之下广州的活力与抗风险能力,也反映出广州多年积累下强劲的产业底蕴。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广州以开放的对外门户与发达的交通枢纽为依归,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基础,以国内首屈一指的城市人才吸引力为势能,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为企业在此落地生根提供了沃土与广阔的前景。
另一方面,广州在服务型政府、营商环境、发展氛围、民生品质等领域的优势,则是吸引企业来此扎根发展的“软实力”。
北京站推介交流会上,广州市商务局局长洪谦介绍,在广州,登记财产仅需60分钟,开办企业仅需0.5天,获得电力仅需3天,办理建筑许可仅需11天。也正是因此,广州曾5次荣获《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一名,5次获“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在2019年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和《中国市级政府财政透明度研究报告》上,广州均位列全国第一。
一位企业家代表表示,广州“政府搭台、企业出题、企业答题”的模式,在提供发展场景之余,也赋予了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与潜力的机会。城市与企业可以成为互相赋能的主体,相辅相成,协作共赢。这恰恰顺应了“十四五规划”建议的5个原则之一,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我国制度优势。
洪谦认为,广州有着“温度和力度并存、包容和开放并举”的城市文化,是一座“Easy City”,“Easy to live, easy to work, easy to play.”应用场景丰富、市场容量巨大、包容性强的优势,决定了新模式、新业态都可以在广州尝试、发展和壮大。
当下,广州处在双循环格局的重要节点上,对外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内是重要的消费和生产重镇,是实力之城、枢纽之城、机遇之城、创新之城、品质之城,蕴藏着丰富的商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座千年不衰的“老城市”,正在新的产业格局下迸发出“新活力”。继北京站投资合作交流会圆满结束之后,广州市商务局将在上海、杭州、深圳三大城市继续推介之旅,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落地广州,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