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鉴定意见怎么辨别?

513好学 2023-09-20 04:54 编辑:admin 139阅读

一、司法鉴定意见怎么辨别?

司法鉴定意见书一式四份,三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对于真伪有怀疑的,可以到出具鉴定书意见的鉴定单位请求查阅,对其有疑问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给予解释或者说明。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三十九条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一式四份,三份交委托人收执,一份由司法鉴定机构存档。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者与委托人约定的方式,向委托人发送司法鉴定意见书。

第四十条委托人对鉴定过程、鉴定意见提出询问的,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应当给予解释或者说明。扩展资料:

司法鉴定意见书都盖有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并且对鉴定的材料和归档立卷都有要求,这也是鉴定司法鉴定意见书真伪的重要依据,同时,原始的鉴定材料必须保存,并且能和鉴定结论形成相应的逻辑关联。相关法律法规如下: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十二条委托人委托鉴定的,应当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真实、完整、充分的鉴定材料,并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核对并记录鉴定材料的名称、种类、数量、性状、保存状况、收到时间等。

诉讼当事人对鉴定材料有异议的,应当向委托人提出。

本通则所称鉴定材料包括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比对样本材料以及其他与鉴定事项有关的鉴定资料。

第三十八条司法鉴定意见书应当加盖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

第四十二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司法鉴定意见书以及有关资料整理立卷、归档保管。

二、跪求2013司法考试柏浪涛刑法攻略讲义、试题的音频完整版,感激不尽!!!

你好,可以下载同伏姿返步字幕的刑法视频,听课效果非缺饥常册哗好

去大家论坛找找看,里面有很多免费的资料

网上都有g直接去下就行了啊

大家网论坛好像有,你去搜搜看。

网上都有,直接去下就行了啊

三、司法考试陈兴良刑法讲义——共同犯罪:定罪

(一)案例

案例一

1998年8月圆雹野6日,某市博物馆因面临洪水威胁,将部分馆藏文物转移至安全地点。博物馆工作人员成某和范某等人负责运送,文物搬卸肆世至新地点后,因一时来不及配备安全保管设施,当晚由成某、范某等人负责看守。当天夜里,成某悄悄潜入一文物临时堆放房间,窃取了一件馆藏画卷。不料走出房间时,正碰上范某从另一存放文物的房间出来,并手持一青铜器,二人均吃一惊,十分尴尬,但立刻明白对方也是来盗窃文物,于是都未出声,相视一笑后各自离开。以后二人均未再提起此事。司法机关对文物失窃进行调查,在询问他们时,二人均称不知情,后经侦查,案件告破。经有关部门鉴定,青铜器和画卷各估价约10万余元。

案例二

1984年8月26日晚,吴平骑自行车窜至他所在的六车间,盗得紫铜240斤,放在自行车的后架上。此时,王文从四车间偷出黄铜60斤,刚出车间门口,见吴平推自行车过来,就喊住吴平,把自己偷的铜放在吴平的自行车后架上,二人一起往外运。走出不远,发现执勤人员,二人将所盗之物抛弃并逃逸。

(二)共同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主观上要有共同犯罪故意,客观上要有共同犯罪行为。

刑法第25条第2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共同犯罪可以区分为正犯与共犯,正犯是指实行犯,其行为在刑法分则中已橘喊有规定。共犯是指组织犯、教唆犯和帮助犯,其行为在刑法分则中没有规定。刑法总则关于共同犯罪的规定为共犯的定罪提供了法律根据。

1.正犯的定罪(直接正犯与间接正犯、单独正犯与共同正犯)

2.组织犯(犯罪集团)

3.教唆犯

4.帮助犯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被告人成某与范某互相之间不存共同犯罪故意,因而不构成共同犯罪,而是一种同时犯,应当分别定罪。

案例二被告人吴平与王文虽然开始没有共同犯罪故意,但在实行犯罪过程中形成共同犯意并有共同犯罪行为,因而构成共同犯罪。

四、司法考试法制史讲义:宋代刑罚的变化

司法考试法制史讲义:宋代刑罚的变化

1、折杖法。

《宋史。刑法志》说:“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建隆四年颁行“折杖法”,意在笼络人心,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新的“折杖法”规定: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刑均折换成臀杖和脊杖。折杖法对缓和社会矛盾曾有一定作散则用。但对反逆、强盗等重罪不予适用。

2、配役。

配役刑渊源于隋唐的流配刑。推行折杖法之后,原有的流刑实际上便称为配役。为补死刑和折杖后的诸刑刑差太大,有轻重失平之弊,朝廷遂增加配役刑的种类和一些附加刑,使配役刑成为一种非常复杂的刑名。

配役刑在两宋多为刺配,刺是刺字,即古代黥刑的复活燃掘念;配指流刑的配役。刺配对后世刑罚制度影响极坏,是刑罚制度上的一种倒退,在宋代和后世都曾颇遭非议。

3、凌迟。

作为死皮困刑的一种,凌迟始于五代时的西辽。是一种碎而割之,使被刑者极端痛苦,慢慢致人死亡的一种酷刑。仁宗时使用凌迟刑,神宗熙宁以后成为常刑。至南宋,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作为法定死刑的一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