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银川审计师的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513好学 2023-03-04 23:58 编辑:admin 212阅读

一、09年银川审计师的报名时间是什么时候?

宁夏09 年造价工程师.执业药师.注册会计师等八个专业资格考试与 5月11日至15日报名

二、去宁夏找工作、

宁夏不需要一般的会计,要注册的才比较吃香

三、高考考了341(文)报专科好点的专业有哪些

谈到选择专业,毕业后的就业是最终的目的,基于此下面这个专业可供参考:

    会计专业,因为文科的学习的偏重于语言文字方面的能力,实用性就稍微差一点了,现在的公司招聘的员工,要求都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没有哪个老板会喜欢整天光说不做的职员。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基本上每个公司都会有需要,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甚至配备多个会计,就业市场是非常广的;再者,资金是公司的命脉,那么管理账目的会计的地位,也就不用多说了;如果自己对自身要求比较高,也比较有天分,可以往注册会计师的方向发展,虽然难度相对有点大,但是一旦考核通过,拿到注册会计师的头衔,既有高的薪金报酬,又备受尊敬,还是相当不错的。

    最后还是要提醒同学们,专业的选择只是达到成功的一个过程,要爬上成功的金字塔,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汗水与努力。

四、金融危机后,今年的大学生是不是工作特难找

2009年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陆续启动,与此同时,全球金融危机的海啸波及中国。在就业大军中,长期以来引人关注的大学毕业生在这个冬天也感到了些许寒意。已经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发现,在已经开始的校园招聘会上,来招聘的单位没有往年多,需要的名额也十分有限。

逐年增加的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面对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队伍当中试图避免直面就业。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任何困难都是绝佳机遇,果断就业才是“通往春天的地铁”。

“牛人”也发愁 一些专业受金融海啸影响

有报道称,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将接近600万。与经济增速的放缓相反,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增加了些许就业压力。

在国内各大高等院校的校园BBS上,金融危机波及今年就业形势的话题和跟帖登上了近期的热点排行。一些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毕业生一改这两年的春风得意也表达了无奈和感慨。

被学生们认为毕业即可进投资银行、年薪几十万的“牛人”今年也鲜见于校园BBS,他们曾经晒在网上多家OFFER任选其一的“辉煌”在今年被回顾起来的时候,跟帖人也会提醒楼主“醒醒”。

国内知名网站腾讯网近日发起了对大学生求职预期的调查,在2万多条的回复中,本科生期望月薪1000至2000元的比比皆是。在“说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这一项中,“难”、“烦”、“不逢时”、“无奈”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

急于就业的毕业生在竞争中往往容易“自降薪酬”来博得优势,另一方面,对自己仍有较高期许的人却陷入了“供求两难”的尴尬境地。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刚开始,各方面无形的因素已经让很多人措手不及,有毕业生戏称“秋天刚来,冬天也不远了”。

毕业生提前应对:“考研”或“考公”

中国人民大学的孟庆锋本来瞄准了一家外国企业准备参加招聘,按照往年惯例,这家企业最迟应该在11月中旬开始在他们学校的宣讲。而今年,企业的网站还没有公布招聘计划。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加深了他的紧张,他告诉记者,原本报了名而不准备去考的公务员考试现在他也在昼夜备战,只为在金融危机的“冬天”到来时,为自己多谋求一条出路。

孟庆锋还说,有远见的同学都在今年考研报名的时候报考了研究生。当时就听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深造是理性选择,但身边的人谁也没有意识到金融危机会如此迅速地在全球波及,大家只能拿公务员考试挽救一下。尽管当“炮灰”的可能性十分大,但是谁也不愿意错过一个能“过冬”的机会。

2009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于11月30日举行公共科目笔试。目前,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已经达到77.5万,他们要去竞争13566个工作岗位。

在腾讯网投票数近2万的网络调查中,“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动机”一项约70%的人选择“只为能多一份找工作的机会”。对于这个被网友称为最“惨烈”的考试,更多人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而以“考研”、“考博”、“考会计师”、“考司法考试”等为代表的继续深造也在许多毕业生的考虑之中。

理性选择 就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三个月前,东北师范大学的焦旭峰还对导师建议他去西部工作想不通,如今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他开始觉得自己当初听从导师的建议直面就业完全正确。

他说,在结束了奥运会志愿者的工作之后,他曾经幻想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应该像那段日子一样精彩。但是现实给他的答复很直接,那就是选好自己的职业,走好自己的路。

现在他已经准备好在明年毕业之后到宁夏工作,“到那些需要我发挥能力的地方去工作没什么不好,其实年轻人是棋子也是金子,发不发光,在哪发光还得全看自己。”

在上海读完大学的郝爱丽在面对留沪困难的窘境时果断选择了到东北地区的一个普通地级市就业。工作半年后,她感慨道,其实相对于沿海大城市来说,内地二级城市生活起来更舒服。自己的收入在这里可以轻松应对房价和消费,还有结余。

用她的话来说,“真正被当作人才的感觉不错,无论同事还是领导都非常器重我,跟留在上海的同学相比,我觉得不差什么,工作之余我还有时间健身呢”。

有关人士认为,尽管金融危机会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政府出台的大力度拉动内需政策,将带来不少新增就业机会和岗位供毕业生选择。同时,农村基层岗位和中西部地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缺口依然给就业开辟了新的途径,只要毕业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找到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并不困难。

在东北师范大学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陈冬玲认为,有许多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于毕业生心中,比如公务员与国企依然意味着是“铁饭碗”,事业单位计划内招聘也是“稳定工作”,而其实找到工作后,许多人都会觉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

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大学生选择各种方式应对无可厚非。历年来国家机关和各级事业单位都会吸收一大批应届毕业生,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机会到这些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可以努力争取,趁机考研或继续深造也是可选道路。

“对就业环境准确判断的前提是保持理性,毕业生要意识到找工作的过程有可能很困难,理想中的单位也不一定那么理想、收入也不一定很高,关键是哪里能够给自己提供锻炼机会的岗位。选择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充分树立信心,这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