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泰人寿和泰增多多终身寿险值不值得买?注意哪些问题?
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过不少增额终身寿,其中和泰人寿的增多多就是比较受关注的一款产品。
并且,也听说买了这款和泰增多多的人都说蛮好的,学姐身边也有好多人在推荐。并且,这里面夸张的占比是多少,等一等学姐测评一下便知!
《和泰增多多增额终身寿火爆来袭,买了它到底能增多少钱?》
一、和泰增多多有什么亮点
首先为大家献上增多多产品图:
依据上图上图内容,学姐总结了增多多这款增额终身寿的一些优点,了解一下下面的内容~
1、投保方式丰富
增多多增额终身寿的缴费方式包括趸交、年交、也可以月交,最低200元就可以投保。
一般而言,趸交和年交保费的价位高,若预算充足可以选择,市面上大多增额终身寿也是这种缴费方式,而增多多可以月交,这对于刚出社会想要入手投资理财型保险的打工人来说非常的暖心,一个月固定投几百元就可以。真是太知心。
2、灵活性强
增多多设置了线上随时增减保的,非常方便。
比如,现在小王手头上的资金不是很多,每年能够拿出投保的钱只有5000块钱,也不会领取到很多收益。
等把这几年过完,小王有很多闲钱了,想把保额增多,想拿到更多的钱,这时他就可以申请追加投保额度,而且增多多有一点特别好的是它不限追加的次数和频率,基数是100元加多少次都可以。
另外,大家都知道作为投资理财型的保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就是强制储蓄,对于取用是很不灵活的,但增多多这款终身寿允许保单贷款临时取用都可以得到满足,这样一来方便我们应对人生路上一些计划偏差或重大事故等紧急情况。
不得不提的是,增多多的这项设计更贴近我们用户的使用需求,配置得比较周到。
3、收益可观
就下图所示,学姐大致演算了一下增多多的收益,发现还是比较客观的。
好比可以说,老李为自己刚出生的宝宝买了一份增多多增额终身寿,好比保额就是100万,但且不必说等到孩子20岁时账户价值就有197.42万,总体翻了1.97倍,然而第六年的时候现金价值已经达到107万,意思是用五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回本金,这个收益太优秀了,值得追求高收益率的人群投保。
二、和泰增多多适合哪些人买
1、有富余资金的人
对于预算多等高净值的用户群体选择趸交这类一次性购买的方式也无妨,还是在为自己储蓄财富养老或将财富传承给后代。
2、年轻父母
年轻父母不妨采用月交的方式为孩子定投教育金,利于孩子后面的学习生活,取出来使用也很方便。
3、打工人
增多多这款保险也很适宜有养老规划的打工人,每月200块等同于为自己的以后投资了一笔钱,金额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生活压力。
通过了解发现,增多多增额终身寿的收益挺好,取用挺灵活的,投保条件宽松,对想要锁定长期收益,对于完善资产配置挺不错的,感觉适合自己就可以选择。
当然,假如说还想对比其他这一份评测拿走不谢!
《超全!国内热门寿险对比表》
同时还要提醒大家,不要忘记选择保障型保险,学姐一直强调的是要先保障后理财,倘若各位还不知道应该怎样取配置保险的话,那不妨去参考一下这篇文章:
《成年人如何买保险?每个人都该有专属方案》
【写在最后】
我是【学霸说保险】,专注于客观、专业、中立的保险测评;
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还可以来公众号【学霸说保险】咨询我;
我会以多年来为10W+家庭配置保险的经验,给你最专业的建议。
公众号:【学霸说保险】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在管理中,一定会遇到的两个关于说服的场景
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的如下两个关于说服的场景。
第一种那就是要让下属听你的,相信你的,走你的学习成长路线。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只相信 “我看到的 ”也就是 眼见为实 ,绝大多数人也只 相信经验主义 ,即归纳法,认为成长需要时间,需要通过积累才能变的无比强大。这本质上也是因为看见了,所以相信。然而那些看不见的,选择性的认为他们跟我们不是一类人,他们有独特的天赋,他们与众不同,所以我跟他们不是一种人,所以我只相信眼见为实,我只相信我见过的活人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打工打拼,工资逐年上涨,那些个别停留在某一个点的人,我也跟他不是一类人,自信的认为自己比他强,所以自己不会成为那种人。这种思想的结果,使得只能是普通人,靠着打工为生的普通人。
如果你没有成功,你去讲“你该如何如何”,一定就会变成“ 说教 ”。正如李笑来说,在你没成功之前,最好别“ 好为人师 ”,因为没人相信你。例如,你学了个理财规划,想去给别人做理财规划,别人会想:你都没发财,来给我理财,我凭什么信你?
没人喜欢被别人改变,也包括你的孩子。你告诉你孩子,要如何如何,可是孩子会想,你都没做到,天天说我,随便举几个反例,你的推断和结论就全部都站不住脚了。原因是你脑袋中的绝大多数结论是从 归纳法 得出, 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例如你说抽烟有害,但如果想反驳你,立马会说:“你看隔壁老王,还有老李,天天抽2包烟,活到80多了”。你脑袋里几乎没有几条经验是从 演绎法 推出来的,即用第一性原理+三段论纯逻辑推导得出的,几乎能够讲的明白的普世的思维模型根本没有几个。
你的说教,又往往受限于你的接触面,你的认知。很有可能你自己都不一定真的信你自己说的话,何况还用未必自己信的去说服你的孩子呢?如果你坚信,为什么你自己做不到呢?
所以,对于所有人而言, 我被说服了,就等于我被打败了 。每一个人脑子里,既有的看法、观念或立场,都是过去生活经验当中无数 偏好与选择的结果 。如果你改变我这一点,我就视为我的人在受到挑战。不能说我们对事不对人,我想改变你这个看法,不是要影响你这个人。改变的意思就是要告诉我,过去的选择、偏好,所有因果关系的历程当中,有些地方是不对的、要被你修正,那就是我被打败了。
另外,从科学上,在1991年,意大利帕尔马的一支神经科学研究团队就猴子吃花生的行为进行研究。在正常情况下,猴子伸手抓住花生饼并将食物放入口中时,猴子大脑中掌管编排动作的神经元被激活。这属于正常反应,因为猴子需要神经元控制自己的动作,再将食物放进自己口中。但令人意外的是,猴子似乎在看着别人进食时,也能够激活它负责编排动作的神经元。
一天中午,团队中的一位研究者提前回到实验室,当着猴子的面吃着自己的饭后甜品:一支冰淇淋。令研究员惊讶的是,尽管猴子自己没有吃,只是看着自己在吃冰淇淋,它的前运动神经元却非常活跃。事后,这个团队将猴子没有在吃,却做出了吃的反应的现象,称之为 镜像神经元效应 。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揭示了人类社交互动和模仿学习的奥秘。 语言神经生物学家格雷戈里在《神秘的镜像神经元》一书中这样解释: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存在,人类在社会交流过程中常常伴随着无意识模仿,习惯于复制对方的动作、表情和行为模式。而模仿,则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关键能力。与类人猿相比,人类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更强,所以人类在智力上更胜一筹。
关于镜像神经元,它有一个特点就是: 镜像神经元好像只能由亲眼见到的人触发。 而普通物品,书籍等不太具有人类特质的事物是不太可能激活镜像神经元的。 比如送给孩子一个小鼓,孩子可能摆弄两下不感兴趣就丢到一边了。但如果忽然来了一个小哥哥,在宝贝面前帅气的打鼓。孩子却很容易被敲鼓的行为带动起来,从而也开始模仿,试着敲打自己刚收到的小鼓。其根本原因就是他的镜像神经元被激发出来,他的情绪被带动起来。
所以,人类相信眼见为实,就是镜像神经元的作用,必须要亲眼见到,相信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而网上那些厉害的人,会认为自己跟他们不是一类人,你用他们那些人来说事,是没有说服力的。
关于说服,有这样一个 祝英台陷阱 。祝英台她老妈要说服祝英台嫁给马文才,她可以怎么做。祝英台的老妈如果不断跟祝英台强调,贫贱夫妻百事哀,你还年轻不懂事,男人有钱很重要,所以咱们女人不要老是相信真爱。你要相信妈妈,妈妈看过的男人比你看过的多得多。她每讲一句话,祝英台心中有一万个吐槽。当妈妈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女儿的第一个脑中想的就是想反例。没办法,她会忍不住想这一点,她既有的原则叫做我喜欢的是梁山伯,而你现在告诉我的一切,都要告诉我我的选择跟偏好是错的,也就是我是错的、幼稚的,这不可接受。一个妈妈苦口婆心跟小孩子说,孩子我跟你讲,学历当然不是一切,可是有学历真的很重要,你真的要好好念书、没学历真的不行。信不信10个里有8、9个小孩脑中反映的第一个就是比尔盖茨在他车库里发生的事情。这当然不准,可是没有办法,所有你那种谆谆教诲,你越斩钉截铁、看起来越是胸有成竹,就越是逼出对方找反例。即使那个人再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时发现这个反例可能是千分之一或千万分之一,可是没办法,人就是这么奇特。
“ 听过很多道理,确过不好这一生 ”,不是道理本身的问题,只是自身的问题。
现在所处的状态,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不相信,走了自己选择的道路,才成了现在的自己。
在管理中另外一个点就是执行力,正如樊登讲可复制的领导力, 下属的执行力=上司的领导力 。那么在执行力方面,根本用不到说服技巧。你只需要跟对方讲清楚背景和意义与目的就ok,每次布置任务记得说五遍。但细想有一个场景可能会用到,比如说:背景意义也已讲明,但下属就是不想做。下属是一个开发,你让一个开发去做管理的活,他觉得不是我的活时,或者说我就想做开发,我将来想做架构师的,你却让我做无关的事来浪费我时间,这时候就产生很大的抵触情绪。这时候告诉他再多的好处,估计也很难听得进,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他只能做个普通的开发而已。
我想这个场景跟孩子时,人家明明是理科生,你偏天天让他去学好历史。可当他认知不够的时,根本理解不了学历史的好处,等他将来长大,发现后悔莫及时,已经错过了很多很多。
文章的最后,让我想到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中写道:大多数人的反应:我觉得你说的都对,但,好像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我不是你,你也不是我,你能做的事,我不一定能做。我还是安心做好我能做的事吧。
仅仅是“以为某个观念于己无关”,就可能让一个人永远生活在另外一个“ 自洽的世界里 ”。就像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那个自洽的世界一样。
有些观念,即便你觉得与你有关,它也不一定起作用 ;反过来, 如果你觉得与你无关,那么它一定不会起作用 。
所以,即便在一开始无法熟练地按照那些观念思考也没关系,反复琢磨,反复尝试,自然而然的深入了。做要尽力,想要深刻,否则,那转折点和升级机会就跟你完全没有关系。
当你错过什么时候的时候,最可怕的并不是错过了,而是“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