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综合国力排名

513好学 2023-08-10 14:58 编辑:admin 274阅读

世界综合国力排名

世界综合国力排名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 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等实力的综合性指标。我们将国家战略资源划分为八类资源和23个指标,这些指标的总和构成了综合国力。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阿什利・泰利斯将国家实力定义为两个分量相互作用的产物,即一个国家在给定时间上具有掌握经济创新周期的能力,并利用这种控制能力形成有效的军事能力,反过来创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强现存的经济优势,也为保持国家的战略优势以及从国际体系中获益提供基本条件。

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是指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规模通常按本国货币计算的GNP来衡量,所谓GNP是指居民创造的全部增加值,加上(或减去)不包括在产出价值中的税收(扣除补贴后的),加上来自非居民的主要收入(雇工补偿和财产收入)的净收入之和。

GNP也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和非居民的主要收入,通常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按官方或名义汇率计算,这种方法经常低估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而高估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第二种方法,即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方法。

二战中各个国家的实力排名

1.美国,美国是二战时期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工业第一,海军第一,空军第一,陆军第三,质量上第二,科技第二,军队1200万,对战欧洲战场,非洲、大西洋、西欧、南欧1000万,军队质量与英国并列第二

2.德国,德国是二战时期科技最发达国家,其军队战斗力极强,武器装备第一,战术第一,军队最高峰达1300万,综合国力第三,但总体实力说不清谁是第一,工业经济实力第三,德国在二战时期建立了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非洲战场,欧洲战场分为东西两线,还有南欧一线,海军全在大西不祥线地中海,空军80%在与美英盟军作战,陆军,兵力有60%在苏德战场,40%在西欧南欧大西洋和非洲地中海,所以,德国最多是在以55%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75%的美国、95%的英国还有自由法国军和欧洲反法西斯作战,在苏德战场为45%来同100%的俄国作战,而且俄国还有美英的战略物资支援,所以俄国的优势比德国多,俄国打败德国有25%的原因的来自美英支援的战略物资,可以,德国的实力是很强大的,陆军第一,空军第二,海军第六,但是因为对手太多而被围攻

3.苏联,综合国力第二,总体实力第三,工业经济第二,军队3000万,陆军规模第一,实力第二,空军规模第二,实力第三,海军第七

4.英国,工业经济实力第四,海军第二,空军第四,陆军第五,综合国力第四,总体实力第四,拥有世界最大的殖民地

5.法国,陆军在开战前规模第二,空军第五,海军第四,工业经济第五,殖民地第二

6.意大利,工业经济第六,海军第五,空军第六,陆军第六

7.日本,工业经济第七,海军第三,陆军第七,不存在空军,武器装备是前七个当中最差的,但是精神方面很好,不怕死的武士道精神,科技前10几名

8.土耳其,比较强的

9.波兰,陆军坦克800辆,战机400架,海军不祥

10.西班牙,一般般

11.中国 ,实力一般,二战时期伤亡最多,是对付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国家,拖住了日本60%的兵力

12.南斯拉夫,一般般

13.澳大利亚

并列13.瑞典

14.挪威

15.芬兰

16.希腊

17.瑞士军刀

18.荷兰,海军第八陆空军弱小

19.比利时

20.葡萄牙

各国潜力,美国100,德国100,苏联75,英国62,法国50,意大利25,日本18

双方正营,轴心国pk同盟国

战争潜力对比轴心国143分,同盟国300分

日本pk美中

自二战以来,由于日本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以及战争准备,使日本国民错误的认为本国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珍珠港事后,日本还想同过和平谈判使美国承认在中国的侵略,这是以下一组数据

美国人口是日本近两倍

美国人均收入是日本的7倍多

钢铁产量是日本七倍

煤炭产量是日本5.5倍

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

工业产量占世界的43%

而日本才2%多一点

军事力量

陆军日本的总兵力是500万,虽然人数多,但绝大多数为老弱残兵,缺扎训练

而美国从400万人增加到850万人

日本陆军坦克为2000辆左右,其中一千辆中型,一千辆轻型,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中型坦克就相当于美军的轻型坦克,而日本轻型坦克就不能更美军轻型坦克比了

而美国在二战时期却生产了坦克5万多辆

空军

日本战机是4万多架,而美国是30多万架,不仅在数量上高于日本 ,在质量上也高于日本

海军

日本在1941-1945年共生产战列舰2艘、驱逐舰68艘、潜艇100多艘、航母17艘

而美国却生产了战列舰10艘、驱逐舰398艘、潜艇200多艘、护卫舰498艘、航母158(包括护航航母在内)

仅从数量上我们就能看出美日的差距

德国pk盟军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1940年,德国入侵西欧,法国比利时荷兰投降,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撤军,并于自由法国联合在非洲大西洋地中海南欧与德军作战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并对德宣战,并把主力军投入欧洲

在大西洋,非洲,地中海,南欧与德军作战

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西欧战场开辟,德国压力进一步增大,并把更多兵力转入西欧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得出德国对手是很多的

所以,德国是在以35%对美国,15%对英国,45%对俄国,5%对自由法国和欧洲反法西斯军民,所以,这就是原因,如果换做是日本,1942年就投降了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军火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希特勒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军火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资源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资源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共产党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1美国

2苏联

3德国

4英国

5法国

6日本

7意大利

这是二战时期主要的七大参战国

各国实力排名

第一美国

第二苏联

第三德国

第四英国

第五法国

第六日本

第七意大利

日本vs美国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美日实力对比,

1940年,美国工业占世界的39%,日本占4%

美国人均收入是日本的7倍

经济总量更是日本的14倍

陆军,日本在二战时期共生产坦克5000辆,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谈不上机械化,日本陆军总兵力在最高峰达550万,虽然规模莽大,但是多为老弱残兵,兵源素质也在不断下降

而美国的总兵力则从450万增加到850万,美国在二战时期共生产坦克8万辆

海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拥有,十艘战列舰,十艘航空母舰,三十八艘重型和轻型巡洋舰,一百十二艘驱逐舰,六十五艘潜水艇和其它舰艇。凭着暂时的优势,在初期连连胜利

而到后期,整个二战中,美国造出了150多艘航母(需要说明,其中包括护航航母,护航航母造价远不如航母598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和200多艘潜艇,以及其他许多水面舰艇

空军,日本没有空军,只有海军航空队和陆军航空队

整个二战中,日本共造出5万架飞机,而同一时期的美国却造出了30万架,不仅在数量占有很大优势,在质量上更是占了许多优势(前期日本零式优于美军,后期被美国新式飞机超过)

德国vs盟军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一个月后,波兰投降

1940年,德国入侵西欧,一个多月后,法国、比利时、荷兰、丹麦、卢森堡、纷纷投降,北欧的挪威也被德国占领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参战,并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

战争的国力,经济工业是一切基础

1940年各国工业占世界的总量

美国占39%

苏联占19%

德国占13%

英国占9%

法国占4.5%,(这只是开工率)

意大利占3%

日本占3.8%

中国占0.3%

假设世界有100万支枪

美国有39万支

苏联有19万支

德国有13万支

英国有9万支

法国有5万支

日本有4万支

意大利有3万支

中国有0.3万支

日本欺负中国那是他有他的本钱,但是他并没有全部投入进来,他是在以2.5万支枪对美国,5000支枪防着苏联,真正对着中国的只有1万支枪,对比中国的3000支枪,多了整整7000支,但是中国国土辽阔,战略纵身,所以中日打成了8年持久战,日本对比美国,是注定要失败的,那是39万支对4万支,绝对值相差太大

法国投降后,德法加起来共有18万支枪,于此同时,德国控制下的西欧,中欧,人力,资源大大提升,德国和德国占领区工业总产量要高于苏联(德法工业总共占世界18%,加上捷克斯洛伐克,和西欧等占领区)

美国参战后,德国是注定要失败的,美国不可能放任德国占领整个欧洲

在此之前,德国还暂时没有对美国本土造成威胁,德国的水面舰艇有限,而且德国对付美英主要是陆空军,而日本已经威胁到了美国夏威夷,但美国仍然把德国当做主要敌人,并且指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

但是在之前,1943年,美国对日作战兵力要高于对德,而且美国对日总兵力是直接作战,而对德作战并不全面,美国先欧后亚还没有完全提现,只在援助方面,1944年之后,美国对德日兵力才平衡,总的来说,美国在稳固太平洋战线后才将中心转移欧洲

首先

各国的实力重新排一遍

1美国

2苏联

3德国

4英国

5法国

6日本

7意大利

二战各国经济总量的排名

1美国

2苏联

3德国

4英国

5法国

6日本

7意大利

1.美国,美国是二战时期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工业发达,海军最强,空军第一,陆军第三,质量排名第二,科技第二

2.苏联,苏联是二战时期第二工业强国,经济第二,陆军排名世界第一,陆军只是因为数量多,但是质量上比德国差太多,空军第二,海军第七

3.德国,德国是二战时期科技最强国,拥有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虽然爱因斯坦被美国挖走,但他并不是最优秀的,德国在二战中研制出了飞碟,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火箭,兵力最高峰达1300万,质量最高,在荷兰战役中以一个人的死亡换取10个荷兰士兵的死亡,如果德日实力对比,肯定德国强,相当于100:20,日本虽然比德国坚持时间久,德国是1945年5月投降的,日本是8月,但是日本只拖住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主力在欧洲,世界第二强国苏联全在欧洲,英国在从东南亚撤军,兵力全在欧洲,还有自由法国的殖民军在欧洲与德军打杖,这就是原因,也就是说,德国是以35%对苏联,兵力500万,35%对美国,25%对英国,5%对自由法国,对手真多啊,还能坚持这么久,如果是日本,1942年就战败了

4.英国

5.法国

6.意大利

7.日本

8.波兰

9.土耳其

10.中国

二战中各个国家的实力排:

德国,德国在二战中表现出的战斗力之高毋庸置疑,一战之后,德国全国武装力量总数只有十万,但是这十万人全部按照军校标准进行培养。

美国,如果把二战当做游戏,那么美国可以说是人民币玩家。装备方面就已经领先太多,而且这种差距不是战斗意志可以弥补的,从美日交战后期日本自杀式飞机的结局就不难看出。

苏联,苏联军队在二战前期后期表现出来的的战斗力具有很大的差异,二战前期,苏军其实是一支装备落后,战斗素养极差的军队。

英国,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英军在二战初期,几乎是独立对抗德国纳粹,美苏参战前,英国大量消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

日本,二战时日军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凭借着弹丸之地,极度匮乏的资源和相对薄弱的工业制造能力大肆侵略占领了东亚和东南亚,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中国,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小米加步枪的情况下,将武器装备远远领先的日军拖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而无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