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备考注会,会计、财管、税法,在时间上怎么分配学习呢

513好学 2023-02-12 18:39 编辑:admin 100阅读

从现在开始备考注会,会计、财管、税法,在时间上怎么分配学习呢

税法一个月左右,会计一个半月,财管一个月,综合着看就行了。

注会考试是比较难的,最主要是因为时间有限,试题深度与广度也比较大,在有限的精力下不容易全部掌握,可以舍弃一些不重要内容,只要拿到60分就够了,下定决心,就能通过。

注会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一共有6科,分别是会计、审计、财管、经济法、税法、战略,一般来讲注会各科备考时间和难度相对应,各科的复习时间由多到少的顺序为会计>审计>财管>税法>经济法>战略,但由于考生学习基础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要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准。

扩展资料:

考生每天应备考注会考试时间

1、全职考生:备考时间充裕是全职考生的一大优势,但劣势也很明显,就是容易造成时间浪费。如果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建议报考4科,如果是财会专业应届生,建议挑战更多科目。

注会备考周期较长,备考初期要制定详细学习计划,最好保证每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给自己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学习造成心理和身体的疲惫,影响学习效率。

2、上班族考生:平时工作繁忙,留给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建议考生除了工作外,一切要以学习为主,不必要的应酬和娱乐尽可能的都推掉。工作日尽量保证每天2-3小时学习时间,休息日最好保持6-8小时的学习时间。

由于上班族考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早起和晚上下班后,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就变得至关重要,可以利用上下班和午休时间复习之前学过内容、做几道习题、背诵几个知识点。

从试题的难易程度来看:会计>财管>税法,时间上也是大体分布:税法一个月左右,会计一个半月,财管一个月,综合着看就行了。

注会考试是比较难的,最主要是因为时间有限,试题深度与广度也比较大,在有限的精力下不容易全部掌握,可以舍弃一些不重要内容,只要拿到60分就够了,下定决心,就能通过。

预习的时候,一科一科解决,也就是说3月份报考前,一科一科来。

3月份报考的时候,就看你准备情况,然后决定报几科。

然后6月份的时候,就一起学吧。

另外你要考这2门的话,我发点经验给你吧。

会计的方法。

1.会计一本书586页,26个章节,平均每章不到25页,所以书上例题,你一定要弄懂,否则是肯定不行的,考试是拔高的。

2.建议你存货,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放在一起,他们的共性有初始入账成本,涉及到历史成本,公允价值,减值,都差不多。

3.建议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一起,这里也有共性,其实都类似于资产换资产,后者涉及到现金,应收应付而已。

4.建议你借款费用,金融资产,租赁,一起学,这里涉及到实际利率,涉及到多的摊余成本的问题。

5.单章不难,重点是跨章节。

税法从增值税,除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外,书上黑体字,都是按照这么一个顺序.

1.各个税的概念

2.征税对象,纳税义务人.

3.计税基础,这个是计算的关键,哪些要计税,哪些要剔除,哪些算组价,你列一张表.

4.纳税时间,地点,税收优惠.

你按照这4样,再归纳第5个.

5.与房子有关的税,你看历年试卷,年年都会考到.

你这么一归纳,税法顶多归纳出30页4A的纸,肯定能过了.

税法是六门中书最厚的,但是是重点最分明的,大题肯定是三个流转税,两个所得税,外加与房子有关的税。

最后祝你顺利通过。

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且能共同促进财管的学习;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不错的组合 精力够充沛的话 再加上战略 也好

效率高 又有基础 三科一起看不错 本来就有会计基础了 时间可以这样分配 会计35% 财管40% 税法25%(挺简单的) 好好准备吧 预祝你11年圆梦……

没有固定模式,过了的都是好方法。

学习这个事没有捷径,如果你下定决心要考,并且你觉得你有信心能过的话,就不用在这里问别人怎么考了,自已得有这个主张。

注会不是说考就考的,望参考个人实力,理智对待,会计基础不错的话先把从业资格证考出来。

考注会,一年三科怎么搭配好?

会计+财管+经济法。

优势:这三科看上去并没有联系,但是这3科恰恰是中级职称考试的3个科目,对于又考中级又考注会的人来说,可以说,这是一种比较恰当的搭配。

劣势:对于0基础考生来说,这3科难度有点大,且关联度不高。

适合考生类型:对于那些既想考中级又想考注会的考生,或者已通过中级,准备备考注会的考生。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三)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在国际上说会计师一般是说注册会计师,指的是从事社会审计、中介审计、独立审计的专业人士,在其他一些国家的会计师公会,如加拿大的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 ,美国的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澳大利亚的澳洲会计师公会,而不是中国的中级职称概念的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