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职称经济法与注会经济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513好学 2023-08-17 17:34 编辑:admin 237阅读

一、中级职称经济法与注会经济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是二者学习的章节基本相同,区别是

1.注会经济法要比职称经济法的法条数多且要理解的深,注会注重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要比职称经济法要求高的多。

2.注会经济法要比中级经济法考试难的多,中级经济法容易通过,注会经济法不容易通过。

基本框架及所学内容大致差不多。但在考试的过程中,注会要比中级职称考试难很多。注会偏重于对经济法理解执行。而中级职称则主要是概念式的考试。

二、中级经济法和注册会计师用书的区别职称用

中级会计职称的经济法包含了注册会计师考坦搏让试的《经济法》和《税法》两个科目,虽然中级会计较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法银芹范围广,但题目的难让局度偏低,中级会计的经济法更偏向于记忆方面,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法更偏向于理解,如果你注册会计师的经济法和税法均通过了的话,一年以内通过中级的经济法肯定没有问题。

三、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有何区别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简称为CPA。中级会计师就是指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两者的区别主要是:1、证书类型不同;2、报考条件不同;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的区别

1、证书类型不同。

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分为非执业和执业。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

2、报考条件不同。

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不需要工作年限和专业的限制;而中级会计师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历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要求。

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共六个科目:《会计》、《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中级会计共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成绩扮判庆有效期两年。

注会与中级会计考试科目的关联性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的部分科目关联性较强,从深度和广度上来说,注册会计师《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和《税法》基本包含了中级会计《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和《经济法》考试的内容。具体如下:

《中级会计实务》与注会《会计》重合的内容大约80%,重合内容大部分的会计处理相同,注会考试的试题难度较大,中级考试难度相对较低,并且注会和中级的重要考点分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不同科目备考时,应有所侧重。

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重合的内容大约90%。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几乎包括中级所有的内容。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只占注会《财务成本管理》内容的40%,剩余的60%则是注会独有的内容。所以不同科目备考时,应有所侧重。

中级会计《经济法》与注会《经济法》的经济法部分重合的内容大约80%,且重合内容的经济法部分内容基本相同,考试中注会《经济法》的考查难度较高。

中级会计《经济法》与注会《税法》的税法部分重合的内容大约85%,重合内容大部分的规定相同,厅握注会《税法》教材收录的更加全面。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1、注会《经济法》+注会《税法》+中级《经济法》

中级《经济法》分为经济法和税法两部分,经济法部分占比较高,税法占比较少。注会的考试难度大于中级,建议学习的时候以注会为主,学完注会的知识点后再去看中级的内容相对来说就会简单一些。

2、注会《会计》+中级《中级会计实务》

针对有基础且基础较好的考生,可以先学习注会《会计》的课程。在学习完注会《会计》的课程后,针对两个科目的不同点,进行总结,查漏补缺即可。零基础或者是基础薄弱的考生,建议先学习《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因为注会《会计冲咐》科目相对较难。

3、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级《财务管理》

对于中级《财务管理》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重复章节,考生可以先学注会的内容,以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为主,之后再结合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整合。对于不同的章节,需要进行单独的学习。

注册会计师与中级会计的考试时间

注册会计师考试时间:2022年8月26日-28日;中级会计考试时间:2022年9月3日-5日。

四、中级会计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的比较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区别间,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考试题型等等。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报名条件区别

注册会计师报名条件

1、专业阶段考试的人员,需具有高答御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2、综合阶段考试的人员,需考取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后才可以报名

中级会计报名条件

1、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具备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考试科目区别

1.注册会计师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包括《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会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以及《税法》;综合阶段考试:《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二)》。

2.中级会计考试科目:一共有三个,具体包括《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以及《经济法》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考试题型区别

1.注册会计师考试题型:专业阶段考试题型:选择题,简答(分析)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案例分析题。

注会综合阶段考试的题型:综合案例分析。

2.中级会计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以及简答题。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考试成绩合格年限区别

1.注册会计师考试成绩有效期:专业阶段的考试科目有效期为5年。

2.中级会计考试成绩有效期:两个会计考试年度通过三个考试即可。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的区别

注册会计师是执业证书;中级会计师是职称类证书。两者的区别主要是:1、证书类型不同;2、报考条件不同;3、考试科目不同;4、成绩有效期不同。

注册会计师和中级会计师有哪些区别?

1、证书类型不同

注册会计师属于执业证书,分为非执业和执业。中级会计师属于职称类证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

2、报考条件不同

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考,不需要工作年限和专业的限制;而中级会计师必须满足一定的学历和从事会计工作年限的要求。

3、考试科目不同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共六个科目:《会计》、《审计》、《公司战清尺略与风险管理》、《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综合阶段考试科目为:《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

中级会计共三个科目:《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成绩有效期两年。

4、成绩有效期不同

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成绩有效期是5年,对在连续5个年度考试中取得专业阶段考试全部科目考试合格成绩的考生,财政部考委会颁发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注册会计师综合阶段考试成绩是没有有效期的。

中级会计师成绩以两年为一个周期,成绩采取2年滚动有效制。即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才能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

注册会计师报考的具体条件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具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毕业学历,或者具有会计或者相关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中拆让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综合阶段考试: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已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名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

1、因被吊销注册会计师证书,自处罚决定之日起至申请报名之日止不满5年者;

2、以前年度参加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因违规而受到禁考处理期限未满者;

3、已经取得全科合格者。

中级会计报考的具体条件

1、具有大学专科学历的,必须要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具备大学本科学历又或者是学士学位的,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报考者具备第二学士学位又或者是研究生学历的,必须要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已经考取硕士学位的,必须要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具备博士学位的;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1、一年考三科。适合拥有一定会计基础、时间较为充足的考生。这种方案即便第一年没有通过所有科目考试,但是也为自己积累了考试经验,同时减轻了第二年的考试压力和学习压力。

2、一年考两科。适合会计基础薄弱、学习时间较为紧张的考生。如果基础薄弱,时间又不充足,那么第一年可选择报考《中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第二年《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的一同报考,文理科结合学习效率。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建议

1、根据备考时间情况,选择难易搭配。综合往年各科考试通过率情况,难度排名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2、根据考试科目关联度搭配。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虽然多,但各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知识体系,相反,是紧密联系的。从知识的关联与相似程度出发,将关联度较高的科目进行搭配,才能实现1+1>2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