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多重意蕴的思想型小说,尤为对人生的思考构成小说的艺术魅力。具体而言,此小说具有以下主题意蕴:
(一)生活描写层面
人或言《围城》是一部现代的《儒林外史》,小说“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即对抗战时期中国城乡世态的描写,包括内地农村原始、落后的状况的揭示,及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讽刺。如方鸿渐、孙柔嘉在赶赴内地求职时沿途所见,以及三闾大学内部复杂的人事纠纷,于客观叙述中揭示出丑陋的世态,具有一定的价值。然而只是触及到小说意蕴的第一层面。
(二)文化反省层面
作者一反传统批判文化的方法,以“新式”文人—留学生及高级知识分子作为对象,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显示出作品的深刻性。立足于40年代战乱背景,作者在探索知识者的道路的同时,更深入反省知识者身上所体现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得失,把握民族的精神危机,弥漫着历史的沉重感。以方鸿渐的精神弱质,李梅亭的庸俗虚伪等,揭露出古老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而行将崩溃时所产生的畸形文化人形象,写出中外文化碰撞导致的困境,从而反映作者对整个现代文明危机的思索与担忧。
(三)哲理思考层面
统观方鸿渐的生活,可以说是在一种盲目的状态下受到某种本能乃至于是“命运”的力量的支配,在不断地寻求走出“围城”的办法,而事实上却不断从一座“围城”走向另一座“围城”,如其与苏文纨和孙柔嘉的爱情。作者以此有总体象征意味的结构寄寓了对人生的深刻哲学思考:人生处处是围城。隐喻了生命的尴尬处境,每个人都是盲目的寻梦者,同时又是被命运把玩的失败者。全文弥漫着莫名的失落感,体现出作者对人类生存的悲剧意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40年代战后社会心态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