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能者联盟】疫情下,心理咨询师们在行动

513好学 2023-10-07 00:12 编辑:admin 297阅读

     在疫情居家防控的这个时间,很多社会热点事件,比如延迟开工,延迟开学,让很多人感到恐慌、迷茫、抑郁、焦虑,反映了一小部分人的心理应激状态失调。我们能做点什么呢?正当我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接到了任务。

    上周五,受到团市委的邀请,台里委派我和5位在泉州地界极具影响力的心理咨询师紧急加开了一档特别栏目叫做《健康心灵、共抗疫情》。前几年,一直在学习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老师们交流已经能顺畅无碍了。因为要为爱(大爱)发声。这一周下来也颇有一些心得,在此分享给大家。

周一来接受采访的嘉宾 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绿色家园社工服务中心主任——缺仿刘惜青

分享主题: 《疫情防控期间解锁青少年学习能力发展9步曲》 。

刘惜青老师: 通过“目标导向9步曲”,让孩子轻松玩,稿启自主玩,有效玩,并且在这疫情期间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玩得好,而且又对学习有帮助。

第一、需要和孩子达成共识;

第二、和孩子一起挖掘、掌握新的能力;

第三、和孩子孩子一起找到尽可能多的支持者。

第四、邀请支持者写下鼓励。

第五、提前策划庆祝会。

第六、模拟练习能力可能出现的挑战,反复的练习。

第七、约定提醒的方式。

周三来接受采访的嘉宾 是泉州师范学院心理学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陈亦华老师

分享主题: 《疫情下的自我心理防护》。

精选:1、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怎样才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陈亦华老师:

  首先,接纳消极情绪;

  其次,适当宣泄、转移注意力;积极地自我暗示;

  最后,改变认知。危机,危难+转机

  当然,如果通过以上四个步骤还是无法调节到比较好的情绪状态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

人体的免疫力是我们对抗病毒的天然屏障,要提升我们身体的免疫力除了注重身体健康和身体锻炼之外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身心交互作用的原理。          

精选:2、给孩子们成长的建议。

陈亦华老师:

不少家长眼里的成长更多指的是学习吧。套用《非诚勿扰2》 里面的一句话是“人活着是一场修行,只会生活是一种残缺”,只会学习也是一种残缺,要引导孩子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培养乐观大度的心态;另外,现代社会人与人、国与国都息息相关,从这场疫情便可得知,所以还要弘扬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有了良好的心态和家国情怀,孩子们就能克服学习和生活的困境,找到自主学习的动力。 

周四接受采访的嘉宾 是泉州师范学院兼职副教授、心理学博士、泉州神和医院院长——陈元堂

分享主题: 《疫情下的心理疏导》

精选:能不能介绍给大众 一些简单实用的心理疏导方法?

陈元堂老师:

1、专注做事不传谣。 在搞清真相之前,不传谣,不在不实信息上再添油加醋,这就是“流言止于智者”中的智者,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自己感同身受,而不是冷漠的旁观者。

2.丰富生活兴趣减压。 心理减压是指通过身心放松,从而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倾诉、读书、音乐、帮助他人、休息、运动等都是进行心理减压的有效方法。比如:你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尽全力大声地吼1到2分钟,将心里消极的情绪全部喊出来,然后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一边慢走,一边听一些比较柔和、抒情的音乐,这样你就会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3、勇敢倾诉放下负担。 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将自己心中的不满、负面的想法、感受、困惑毫无保留地向家人或好朋友倾诉,这样你会觉得你的心里像放下一块大石,键扮如感觉十分轻松,同时你也能得到解脱。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转移注意避免刺激。 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建议大家减少刷微信朋友圈、聊微信群,看微博中相关内容的频率。如果你有朋友有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史,尤其需要提醒他(或她)注意这一点。

5、正面行为缓解压力。 可以通过创造具有正面意义的应激行为来缓解压力。比如,“捐款”就是一种解决心理压力的方式和寻求参与的办法,被公开展示的捐助行为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气氛,有助于减轻“个体孤立”的压力。同样,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6、转换视角舒缓情绪。 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淡化消极情绪。

周五接受采访的是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泉州市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讲师、福师大应用心理学硕士——潘佳阳老师。

分享主题: 《借助疫情和孩子谈谈TA的未来》

精选:关于和孩子聊聊价值观念和人生意义,这方面家长应该和孩子怎么讲呢?

潘佳阳老师:

这两个词都很多比较大,对于青少年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简单的总结成:

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

你在为什么而努力奋斗?

你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人生?

学习走向和职业走向包含价值观念。 希望家长引导孩子去认识到学习不仅仅可以获得优秀的成绩,他更多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思考的能力,工作也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工作还是一种奉献社会,寻求自我价值的一个方式。

我们经常说不要把学习成绩当成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虽然是我们一直在呼吁,但到了真正的做的时候,可能还是做得不够好。因为父母会觉得如果不强调学习,可能会让孩子不看重学习,但现实是,现在的很多家长是过于强调学习成绩。

我记得是2016年的时候,北大的教授徐凯文提出了“空心病”这个词,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一直有存在,只是这位老师用了一个比较形象的词去提醒大家要关注这个问题。 空心,指的是学生没有方向感,不知道学习和人生的意义何在,会有强烈的无意义感和孤独感。

我们社会和家长是有一部分责任的,家长作为一个过来人,作为一个更加成熟的人,需要让孩子有更利于他幸福快乐成长的价值观念,如果只是停留在物质和功利的角度,在孩子未来的人生当中,一旦他经受挫折,他那些功利和物质的信仰就会崩塌,他不知道他还能依靠什么, 如果孩子有更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会知道挫折只是暂时的,挫折也不意味着他的失败,而那个更高的信念可以支撑他坚强的走下去。 希望在家长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变成温暖纯良,追求爱与自由的孩子。

周六接受采访的嘉宾是 央视家庭青少年纪录片《镜子》的总心理顾问,武汉五糖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长——陈佳钟老师。

分享主题: 《疫情中如何应对自己的恐慌》

精选1、长久居家,可能会出现哪些不良心理状态如何自查?

陈佳钟老师:

突然变得沉默;作息混乱;陷入网瘾等;疯狂查阅疫情信息;坚持要外出、不戴口罩等;神情迷糊、混乱等,有以上问题,可自查重视。

精选2:如何应对?

陈佳钟老师:

1、充分的休息;2、规律话作息;3、有节制的了解疫情信息;

※4、定时适时的家人沟通(A、倾听  B、共情   C、赞赏   D、共同讨论);

※5、有用小技巧(A、游戏   B、故事);

  6、困难情况,拨打心理热线寻求专业帮助。

感恩老师们特殊时期,抽出宝贵时间,一周来的无私分享。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祝君安康好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