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访谈是作秀吗,就是装出来的

513好学 2023-04-22 07:57 编辑:admin 98阅读

一、心理访谈是作秀吗,就是装出来的

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过程是很漫长的,而心理治疗的疗法也各有千秋,能学会一种到两种已经是人才了,能精通一种的属于大师级了,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咨询师,也不可能都是完美无缺的,佛洛依德,精分疗法的创始人,心理学上的名人,但到现在世人对他的评价照样褒贬不一。

作为心理访谈节目,既然是一档节目,需要维护的是大众的口味而不仅仅是单一某些人的口味,而要体现的也只是一种大众化的,可参与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观赏性和娱乐性。当然,其中可能会因为邀请咨询师嘉宾的费用问题,而造成一些理论大于实际经验的咨询师在节目中的表现给部分观众感觉不真实,作秀。只能说,这是正常的,众口难调,本来电视节目就不存在100%的拥护性,即使世界上收视率第一的节目,也做不到。

同时,我比较好奇的是,你在这里问这样的问题,是想表达你的一个怎么样的观点呢?即使你认为节目中的人都是装的,中国有句俗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在演戏,多演一场又何妨呢,你大可一笑而过。娱人娱己不是更好。你说呢

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如何判断一个人对现实有什么样的错误认知?

1)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领悟)。

三、为什么那些心理有毛病的人,都很想当心理咨询师?md,害得我一看到那些自诩咨询师的人都觉得恶心!

您好:

为什么那些心理有毛病的人,都很想当心理咨询师?md,害得我一看到那些自诩咨询师的人都觉得恶心!

我觉得你说的比较片面,因为你不要去管人家咨询师是否有心理问题,人家有问题不代表人家解决不了你的问题啊!

好比一个肿瘤科医生得了癌症,他自己治不好很正常吧!但是对于感冒或者发烧乃至什么炎症之类的小病人家总能治得好吧!不能因为说医生自己有病就不能给别人治病,这是什么道理?

同样一个咨询师他可能会有他内心的一些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但是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只要人家懂得运用自己的长处来处理相应的问题不就可以了吗???

其实很多咨询师都是正常人,并不像您所说的那样片面,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心理有毛病的人,都很想当心理咨询师”这句话也不竟然,他们更多的只是想解决问题,再把解决的途径告诉类似问题的人而已,没必要这么纠结的!

四、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有人对你说,他的一天糟糕透了,一整天都心神不宁,却又不知道在担心什么,站...

可能会先从感官入手,让他具体描述一下是怎样的一种心神不宁的感觉。如果当事人描述有困难那就需要语言引道。如,是不是觉得焦躁,心律加速,无故出汗等等症状。需要排除生理疾病导致的心神不宁,因为生理问题并不在心里疾病范畴。然后询问当事人最近的饮食起居情况,排除作息不良导致的心理压力。接着是做相对应的心理状态评估测试,了解心理疾病程度。最后就要耐心的询问当事人身边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事情,这需要大量的耐心和专业知识去引导和分析这些事情对当事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程度严重并且找不到心理疾病诱因,可以使用催眠疗法。林林总总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找到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五、心理咨询师认知上的错误有那些

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由于认知歪曲而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的结果。

如:高考失败——我就完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高考失败就完了,有钱人的孩子高考失败还可以去国外念大学。所以高考失败——我就完了,是一种主观的,根据自己的原则判断的推断。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个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略,里面包含的假设是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如:情人节,老公没有给自己送花,就认为老公不爱自己。其实那天老公正忙着给你挣钱呢。你收集的信息仅仅是他没有给你送花,而忽视了其他的信息。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的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如:早晨上班见到老板,发现老板阴沉着脸,你感觉老板好像对你有意见。把偶然遇到的事情概括化。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如:把很多小的事情,赋予了很大或很小的意义。找不到工作我就完了。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如:一些社交焦虑的人,总是以为别人在议论他。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如:你这个人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一辈子也没出息。

7、极端思维:用全有和全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