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医生一般擅长干什么?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扁鹊、华佗、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孙思邈、钱乙、宋慈、李时珍、叶天士。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
1.扁鹊 (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 春秋战国时代名医。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扁鹊的著作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难经》,前两部已失传,找不到了。
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
2、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被人尊称为”神医“。
华佗著作《青囊经》 (已佚)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擅长内科、用药。
张仲景著有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
皇甫谧(mì)(215年—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
葛洪(公元284~364年)
葛洪(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
葛洪著有《肘后方》等。
孙思邈(541年—682年)
孙思邈(541年—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
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新本草》。
钱乙(约公元1032~1117年)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7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被尊称“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
二、孙重三是个老医师 有知道具体信息的吗
孙重三
孙重三(1902―1978),男,山东荣成县埠柳公社不夜村人。他自幼酷爱中医学术,以小儿推拿疗法为最。年至前模二十,拜老中医林椒圃为师,至此步入医林。林氏医术精湛,对弟子要求严格,对孙氏后来的严谨治学精神,有深远的影响。
孙老于1957年1月进山东中医进修学校深造,1958年任该校教员,1959年调山东中医学院任儿科教研室及我院推拿科副主任等职。
孙老治病,首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在运用四诊时,强调闻诊与望诊在儿科的重要性。在施术过程中,以按、摩、掐、揉、推、运之法最常用,搓、摇多做辅法。在施术时,要聚精会神,把思想集中于施术的部位上,并数其术数。在施术过程中,尤其对患儿态度和蔼,手法轻巧、柔和、深透。孙老常用穴位有七十多个,根据病情,灵活选用,巧妙施术,以求达到补、泻、升、降之目的。如用“四大手法”,经过巧妙配伍,以治头面诸疾和外感症,推天柱骨治呕吐,摩脐治胃肠病,推胸八道治呼吸系统疾病,推箕门以利尿,都是临床用之有成效的方法。再如“五经穴与五指相配属,成为小儿推拿中的重要穴慧渣缓位。孙老继承的林氏的“十三大手法”――摇斗肘、打马过天河、黄蜂入洞、水底捞月、飞经走气、按弦搓摩、二龙戏珠、苍龙摆尾、猿猴摘果、揉脐及龟尾擦七节骨、赤凤点头、凤凰展翅、按肩井等,更是达到相当熟练的地步。
孙老治学严谨,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临床带教,言传身教,一丝不苟。因此,他非常注重手法的训练,对每一手法常常是几十遍、上百遍地示范,直到学员真梁码正掌握为止。
孙老以林氏的手法为基础,又精研了《小儿推拿广意》、《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术》等专著,集众家之长于一体,结合个人的临床实践,于1959年编著《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出版问世,颇受国内同仁赞誉,并作为山东中医学院本科教材试用。于1960年,他又编著《通俗推拿手册》付印发行,进一步系统地总结了他多年来推拿治疗儿科疾患的经验。于1974年医院组织力量,拍摄了他的“小儿推拿”教学片,延用至今。
三、推拿和按摩有什么区别?
1.手闷察法方向不同,疗效各异。《幼科推拿秘书》说:“左转补兮蚂族茄,右转泄。”虽然说的是小儿按摩,但在成人身上也适用。腹部按摩时,以患者自身的方向为度,顺时针方向按摩,有明显的通便泻下的效穗让果,为泻法;逆时针方向按摩,可增强胃肠消化功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为补法。
2.此外,手法的补泻与按摩部位的特殊性也有关系。清代《小儿推拿广意》中说:“运太阳往耳转为泻,往眼转为补。”就是说按摩太阳穴时,向眼方向揉为补法,有壮筋补虚的作用;向耳方向揉为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的功效。背部的脊柱穴,用捏脊法自下而上能培元气、通经络、和脏腑,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为补法;推脊柱穴从上至下,有清热的功效,为泻法。又如七节骨(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能温阳止泻,用于治疗虚寒腹泻;自上向下直推为推下七节,能泻热通便,用于治疗肠热便秘。
您好 很高兴为你解答疑问 按摩 主要是 放松胫骨 当时做完 很舒服 但是 停下来灶培 就没有什么显著效果了 推拿 不知道说的是哪种 有的地方的推拿 其实就是按摩 比较专业点的地方 需要你 脱衣服胡辩做的 做经络疏通的 则是 非常好的一种 保健养身的方法 帮助你排除体内毒素 疏通你淤堵 的经络 第一次做完可能浑身上下不自在 酸麻胀裤衡痛 但是 长期坚持 你会感觉越来越舒服 身体 也会越来越好 经络师可以根据你的背部经络 舌部经络 手部经络 判断出 你存在哪些病症 来对症下药 什么的 ......望采纳~~~~~~~
推拿和按摩从历史沿革变化、手法、治疗范围、从业人员和目的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
1、历史沿革变化不同:
按摩是古称,在我国明代就把按摩的名称搏乱改为推拿,当时的《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这不单是名称的改变,而是表示这一疗法的发展和人们对手法认识的提高。
2、手法不同:
按摩只有四五种手法,原始时就只有按和摩,推拿的手法三十余种,在清代对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疾病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如《医宗金鉴》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伤科八法。
3、治疗范围不同:
按摩只是保健和消除疲劳,而推拿是治疗疾病。当代推拿科治疗的疾病有:腰背痛、腱鞘炎、滑囊炎、感冒、便秘、泄泻、胃下垂、痛经、闭经、半身不遂、高血压、哮喘等等渣坦。
/iknow-pic.cdn.bcebos.com/0df431adcbef76091038a70e20dda3cc7cd99e6b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df431adcbef76091038a70e20dda3cc7cd99e6b?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4、从业人员不同:
保健按摩是以盲人按摩师为主体,或经过短时间训练的按摩师,推拿或叫治疗按摩以医疗机构、诊所为主体。
5、目的和方法不同:
保健按摩是用按摩手法达到养身保健目,是中医保健方法之一,以健身防病为主,诊治病伤为辅。推拿如银桐包括伤科推拿,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应用推拿手法达到治病目的的物理疗法,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以诊治疾病为主,健身防病为辅。
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8E%A8%E6%8B%BF/29333?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推拿>百度百科-推拿
许多文章或口头称谓上往往把推拿、按摩合在一起介绍,让人感觉到这之中有何不同似的,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北方习惯上叫按摩,我们的通督按摩法就是如此,南方则多以推拿称皮弯之,两者只是义相同,而名不一。按摩是自古以来的一贯称谓,源于最为常用的手法―按法和摩法,燃拦闷衡悔合而名之就成了按摩;据考证,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明代的小儿按摩书籍中,这是因为小儿的身体柔弱、瘦小,只能以推法、拿法等平和的手法为之,故名曰推拿,以有别于成人的按摩手法。不过有人却生事,愣要把这两个名称分出个高低、贵贱来,并口出狂言:按摩改称推拿,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放眼世界,称按摩者多,言推拿少,好像不改换名称,世界又会从现在倒退回旧世界。更有甚者,言推拿一词为外来语,源于欧美的脊柱推拿法,并有不知其所以然的考证论据。我想崇洋媚外也不应当是盲人骑瞎马般的瞎走乱撞,就好像自己的眼睛不好使,别人的眼睛也会让黑布遮住一样。
因从事按摩工作,常常被人问及推拿与按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法不一样,所以在此妄加释之。目前有些不良行为与按摩之名牵扯在一起,常常使我们这些从事按摩的医务人员冒出好多无名之火,改称推拿吧,满街的洗脚屋、推拿院又冒了出来:他人之过,于我何干。连澡堂子里搓背的人随便给人捏揉两下,都说他这叫推拿、按摩,细究起来,你不能说他的讲法不对,推拿、中医本身就是从民间发展而来的,世事如此,谁也改变不了。现在满街捏足的洗脚屋,拔罐、松骨的中医理疗院等,都和中医、推拿、针灸挂上了钩,你能说他违法吗?你敢取缔吗?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