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调查的重点在哪?和审计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

513好学 2023-09-07 20:34 编辑:admin 206阅读

一、尽职调查的重点在哪?和审计的共同点和区别在哪

尽职调查的重点:

1、公司结构和管理

2、财务预测和收入来源

3、市场评估

4、公司的竞争环境

5、管理团队

6、技术评估

7、公司运营

8、相关参考

9、需要警惕的问题

和审计的共同点:

两种业务都需要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并依赖于此计划并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和审计的区别:

1、保证程度不同。

2、重点不同。

3、出发点不同。

4、报告内容不同。

5、角色不同。

6、目的不同。

7、途径不同。

二、3点会计问题?

3.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明细账-甲借方余额)21000+(预收账款明细账-甲借方余额)4000=25000(元)

三、小议新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比较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涵义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将风险分析、评价与控制融入传统审计方法(账项导向审计和制 度导向审计)之中,进而获取审计证据,形成审计结论的一种 审计取证模式。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程序并没有脱离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但它在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更 加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 它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 营风险为导向, 通过 “战略分析—流程分析—经营业绩评价—财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将会计报表重大 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起来, 从而提出了审计师从源头 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观念。

二、理论假设的比较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是建立在“反映”和“确认”两 个假设的基础上的。所谓“反映”假设,就是“假定经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 测试后取得的重要信息均将恰当地反映在审计意见中”,也就是说,根据取得的审计证据,审计师能够准确无误地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要做到这一点存在 3 个前提:第一,会计 师事务所的质量管理系统使获得的信息在各项目小组以及每个审计师中间是信息对称的, 即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 情况,审计信息是完全共享的;第二,拥有的执业能力使审计师能够根据既得信息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第三,进行审计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师遵从职业道德规范。 在以上 3 点 均满足的前提下,“反映”假设才能够成立,在检查过程中取得的或应当取得的审计信息才能够恰当地反映在最终的审计报告中。然而现实是,在很多情况下达不到以上 3 点要 求,“反映”假设难以成立。“确认”假设是指“假定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以 100%的概率和某种形式被确认”。但是,审计实 务中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并非全部会被确认, 当各种渠道提供的信息能够相互印证或者没有出现冲突的时候, 信息使 用者就不能判断出虚假的财务报告, 当然也就不能判定审 计报告恰当与否。 另一方面,正因为“确认”假设在实际中不 成立, 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会走入一个极端——诱发审计 师的道德风险:只要审计师认为其风险可接受,由于不恰当 的审计意见并不一定会被揭露, 审计师即便知道被审计单 位的财务报表存在虚假信息, 也可以签发无保留意见的审 计报告。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假设在于被审计单位在复 杂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出现经营业绩下滑会影响其战

略目标的实现。面对严格的市场监管和社会各方压力,被审 计单位的管理层就很可能会产生利用财务报告舞弊以掩盖经营不利的动机。基于此假设,审计风险与被审计单位的 经营风险和企业战略密切相关, 经营风险总是直接或间接 地影响审计风险。 因此,有效的审计需要审计师站得高、看 得远,从源头上寻找可能产生舞弊的根源,从而更有效地评 价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 因此又称为风险基础战略 系 统 审 计 方 法 ( risk -based strategic -systems audit ap- proach www.bfblw.com) 。 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 业财务报告的错报风险, 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 的经营风险,因此,有效的审计应该建立在对企业所处社会 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 上,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 和程序。 三、审计目的的比较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目的

传统审计模式将审计的重点放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各 个环节的审查上,目的是发现内部控制制度薄弱之处,找出 问题发生的根源,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对内部 控制制度有效之处,则可缩小检查范围或简化其审计程序。 这一模式着眼于对内部控制制度整体的了解与分析,发现 与某些内部控制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系统性错误, 从而提高 了审计效率。 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这一模型中,在一定的审计风险估计下,通过评估固 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来控制检查风险, 但由于固 有风险难以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将其认定为高水平,这样 审计的起点就是控制测试;如果不准备信赖内部控制,审计 的起点则为实质性测试。由于忽略了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往往不注重从宏观层面上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不 去分析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报表的利益驱动。 如果企业管理当局串通舞弊或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导致内部控制失效的话,注册会计师不把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很 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 不能发现由于内部控制失效所导致 的重大错报。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目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把指导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的基础上,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 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订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 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着眼于全面的控制测试, 而不是仅仅测试内部控制制度的 执行效果(即符合性测试)。 此时,审计风险模型修正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在这种模式下,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是对重大错报 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况, 这就要求注册会计 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此时的审计起点为风险评估程序,其次才是针 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包括控制测试和实 质性测试)。 总而言之,注册会计师不仅仅依赖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所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与评价, 而是 对公司管理层是否诚信,是否有舞弊造假的驱动,始终保持 一种合理的职业警觉, 将审计的视野扩大到被审计单位所 处的经营环境,捕捉潜在的风险点,使风险评估贯穿审计工 作的全过程。 这样,实质上审计的重心就发生了前移,从以前的简单评价审计风险, 而重点进行审计测试到以风险评 估为中心,在保持合理怀疑的基础上来实施审计程序,也就 是说,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更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 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 重大错报的风险, 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来设计和实施

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