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机理论都有哪些?
关于动机的理论主要有:本能论、驱力论、唤醒论、诱因论、认知论
①动机的本能理论
它曾一度在动机心理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人的行为依赖于本能的指引,人除了具有与动物一样的生物本能外,还具有社会本能,如爱、社交、同情等。麦克杜格尔系统地提出了本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以本能为基础;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由本能发展形成。缺点:不能确切揭示行为原因,循环论证。
②动机的驱力理论
伍德沃斯提出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赫尔提出驱力减少理论,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力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驱力为行为提供能力,还决定行为方向;驱力分为原始驱力和获得性驱力。驱力D、习惯强度H、抑制I共同决定个体的有效性为潜能P:P=D×H-I。
③动机的唤醒理论
赫布和柏林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而言,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他们提出了三个原理:其一,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其二,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能使唤醒水平降低;其三,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④动机的诱因理论
针对驱力理论的缺陷(驱力理论仅仅强调个体的活动来自内在的动力,忽略了外在环境在引发行为上的作用),提出了诱因理论。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诱因是个体行为的一种能源,促使个体去追求目标。诱因与驱力是不可分开的,诱因是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它变成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并有持久的推动力。
赫尔接受了诱因变量,修改了自己的公式,加了诱因动机K:P=D×H×K-I。
⑤动机的认知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主要有: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成就目标论。
a.期待价值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b.动机归因理论:海德指出,当人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原因。人们一般把行为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了“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韦纳系统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因素,他还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维度(分稳定和不稳定),形成两维归因模式。
C.自我功效论:班杜拉认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期待是决定行为的现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效果期待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来完成某种行为的推测和判断,这种推测和判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他认为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人们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还认为自我效能感建立在四种信息源基础上:个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和情绪唤醒。
d.成就目标理论:德韦克提出,他认为不同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成就目标的选择。如有些个体将成就情境看成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有些个体将成就情境看作是对自身能力的检验和测量。
二、三种常见的社会性动机包括?
成就动机和交往动机被认为是两种主要的社会性动机。
1、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功的动机。麦克莱伦认为,各人的成就动机都是不相同的,每一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成就动机水平。阿特金森认为,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①成就动机的高低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②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③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④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绩动机呈正相关。⑤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绩动机。⑥个性因素影响成绩动机。⑦群体的成绩动机的强弱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
2、 交往动机
交往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 (二) 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动机 (三) 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四)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五) 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三、人类社会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进化过程促成这种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促成这种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无数矛盾中,起着本源的总制动作用的那个矛盾,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一切社会中都存在的制约社会其他矛盾及其运动的矛盾,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进行的,即改变不适应甚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稳定基本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并改革其具体形式。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过程促进这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跟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这一客观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客观规律,这两大规律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由低级向高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