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513好学 2023-01-18 02:28 编辑:admin 148阅读

微型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如何?

一、基本结构三部分:

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

外围设备

电源

二、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及输入输出(I/0)接口电路和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裸机。把微型计算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即构成单片微型计算机。 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含内存、外存和缓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 指令驱动”方式工作。

三、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系统软件用来对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各部分硬件,如CPU、内存、各种外设进行管理和协调,使它们有条不紊高效率地工作。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是针对不同应用,实现用户要求的功能软件,例如,Internet网点上的Web页、各部门的MIS程序、CIMS中的应用软件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监测控制程等。

微型计算机问世多少年?经历多少个发展阶段?

已解决问题 收藏 转载到QQ空间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又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标签:微型 计算机,微型,经历 ] 无边/aiq 回答:1 人气:2 解决时间: 11:06 检举 微型计算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1973年,微处理器有4004、4040、8008。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微型计算机(CPU为4040,四位机)。后来又推出以8008为核心的MCS-8型。

第二阶段是1973~1977年,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改进阶段。微处理器有8080、8085、M6800、Z80。初期产品有Intel公司的MCS一80型(CPU为8080,八位机)。后期有TRS-80型(CPU为Z80)和APPLE-II型(CPU为6502),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风靡世界。

第三阶段是1978~1983年,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有8086、808880186、80286、M68000、Z8000。微型计算机代表产品是IBM-PC(CPU为8086)。本阶段的顶峰产品是APPLE公司的Macintosh(1984年)和IBM公司的PC/AT286(1986年)微型计算机。

第四阶段便是从1983年开始为32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微处理器相继推出80386、80486。386、486微型计算机是初期产品。 1993年, Intel公司推出了Pentium或称P5(中文译名为“奔腾”)的微处理器,它具有64位的内部数据通道。现在Pentium III(也有人称P7)微处理器己成为了主流产品,预计Pentium IV 将在2000年10月推出。

由此可见,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它的核心器件――微处理器(CPU)的性能。

5.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将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一起具有形式推理、联想、学习和解释能力。它的系统结构将突破传统的冯・诺依曼机器的概念,实现高度的并行处理。

因为你的问题面广所以我也是摘了回给你第一阶段( 1971 ~ 1973 年)是 4 位和 8 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一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4004 和 Intel8008 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 MCS-4 和 MCS-8 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 PMOS 工艺,集成度低( £ 4000 个晶体管 / 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 20 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 20 ~ 50 μ s ,用于家电和简单的控制场合。

第二阶段( 1974 ~ 1977 年)是 8 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8080/8085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0 、 Zilog 公司的 Z80 等,以及各种 8 位单片机,如 Intel 公司的 8048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1 、 Zilog 公司的 Z8 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 NMOS 工艺,集成度提高约 4 倍,运算速度提高约 10~15 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 1 ~ 2 μ s ),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 DMA 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 BASIC 、 FORTRAN 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如 CM/P 就是当时流行的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 1978 ~ 1984 年)是 16 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86/8088 、 802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0 , Zilog 公司的 Z8000 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 HMOS 工艺,集成度( 20000~70000 晶体管 / 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 0.5 μ s )都比第二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

这一时期的著名微机产品有 IBM 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PC ( Personal Computer )。 1981 年推出的 IBM PC 机采用 8088 CPU 。紧接着 1982 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 IBM PC/XT ,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 1984 年 IBM 推出了以 80286 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 16 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 IBM PC/AT 。由于 IBM 公司在发展 PC 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 PC 机风靡世界。

第四阶段( 1985 ~ 1992 年)是 32 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386/804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30/68040 等。其特点是采用 HMOS 或 CMOS 工艺,集成度高达 100 万晶体管 / 片,具有 32 位地址线和 32 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 600 万条指令( MIPS ,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微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 AMD 、 TEXAS 等)也推出了 80386/80486 系列的芯片。

第五阶段( 1993 年以后)是奔腾( 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 AMD 的 K6 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第一阶段( 1971 ~ 1973 年)是 4 位和 8 位低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一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4004 和 Intel8008 微处理器和分别由它们组成的 MCS-4 和 MCS-8 微机。基本特点是采用 PMOS 工艺,集成度低( £ 4000 个晶体管 / 片),系统结构和指令系统都比较简单,主要采用机器语言或简单的汇编语言,指令数目较少( 20 多条指令),基本指令周期为 20 ~ 50 μ s ,用于家电和简单的控制场合。

第二阶段( 1974 ~ 1977 年)是 8 位中高档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二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8080/8085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0 、 Zilog 公司的 Z80 等,以及各种 8 位单片机,如 Intel 公司的 8048 、 Motorola 公司的 MC6801 、 Zilog 公司的 Z8 等。它们的特点是采用 NMOS 工艺,集成度提高约 4 倍,运算速度提高约 10~15 倍(基本指令执行时间 1 ~ 2 μ s ),指令系统比较完善,具有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和中断、 DMA 等控制功能。软件方面除了汇编语言外,还有 BASIC 、 FORTRAN 等高级语言和相应的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在后期还出现了操作系统,如 CM/P 就是当时流行的操作系统。

第三阶段( 1978 ~ 1984 年)是 16 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三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86/8088 、 802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00 , Zilog 公司的 Z8000 等微处理器。其特点是采用 HMOS 工艺,集成度( 20000~70000 晶体管 / 片)和运算速度(基本指令执行时间是 0.5 μ s )都比第二代提高了一个数量级。指令系统更加丰富、完善,采用多级中断、多种寻址方式、段式存储机构、硬件乘除部件,并配置了软件系统。

这一时期的著名微机产品有 IBM 公司的个人计算机 PC ( Personal Computer )。 1981 年推出的 IBM PC 机采用 8088 CPU 。紧接着 1982 年又推出了扩展型的个人计算机 IBM PC/XT ,它对内存进行了扩充,并增加了一个硬磁盘驱动器。 1984 年 IBM 推出了以 80286 处理器为核心组成的 16 位增强型个人计算机 IBM PC/AT 。由于 IBM 公司在发展 PC 机时采用了技术开放的策略,使 PC 机风靡世界。

第四阶段( 1985 ~ 1992 年)是 32 位微处理器时代,又称为第四代。其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 80386/80486 , Motorola 公司的 M68030/68040 等。其特点是采用 HMOS 或 CMOS 工艺,集成度高达 100 万晶体管 / 片,具有 32 位地址线和 32 位数据总线。每秒钟可完成 600 万条指令( MIPS , 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微机的功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超级小型计算机,完全可以胜任多任务、多用户的作业。同期,其他一些微处理器生产厂商(如 AMD 、 TEXAS 等)也推出了 80386/80486 系列的芯片。

第五阶段( 1993 年以后)是奔腾( Pentium )系列微处理器时代,通常称为第五代。典型产品是 Intel 公司的奔腾系列芯片及与之兼容的 AMD 的 K6 系列微处理器芯片。内部采用了超标量指令流水线结构,并具有相互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 MMX ( Multi Media eXtended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0 年 3 月, AMD 与 Intel 分别推出了时钟频率达 1GHz 的 Athlon 和 Pentium III 。 2000 年 11 月, Intel 又推出了 Pentium Ⅳ微处理器,集成度高达每片 4200 万个晶体管,主频 1.5GHz , 400MHz 的前端总线,使用全新 SSE 2 指令集。 2002 年 11 月, Intel 推出的 Pentium Ⅳ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达到 3.06GHz ,而且微处理器还在不断地发展,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Intel 公司在不同时期生产的 80X86 系列微处理器参见表 1.5 。独立的指令和数据高速缓存。随着 MMX ( Multi Media eXtended )微处理器的出现,使微机的发展在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跨上了更高的台阶。 2000 年 3 月, AMD 与 Intel 分别推出了时钟频率达 1GHz 的 Athlon 和 Pentium III 。 2000 年 11 月, Intel 又推出了 Pentium Ⅳ微处理器,集成度高达每片 4200 万个晶体管,主频 1.5GHz , 400MHz 的前端总线,使用全新 SSE 2 指令集。 2002 年 11 月, Intel 推出的 Pentium Ⅳ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达到 3.06GHz ,而且微处理器还在不断地发展,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Intel 公司在不同时期生产的 80X86 系列微处理器参见表 1.5 。

1.第一代计算机(1946年~1957年)

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年~1964年)

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

3.第三代计算机(1965年~1970年)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5.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1945年问世的 经历5个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