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业上制取氧气所用的分离液态空气法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由于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所以这是工业制取氧气的既廉价又易得的最好原料;工业上制氧气采用的是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在整个过程中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反应的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
工业上把你说的这个办法叫空分。全名是空气分离。这个办法全部都是利用物质三态的原理,把空气中两个主要组分,氧气和氮气分开。
主要的原理是在液态下它们的沸点不一样,在不同的温度下气化的东西不一样,用以分离。先把空气加压,再冷却,使其液化,再控制不同的温度点收取不同的气体。
这个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没有变化,也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
二、化学和物理究竟有分别没有?
化学是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学科,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 数理化: 为上大学做做准备.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 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化学的基本要领:熟练记忆+实际操作,即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要将熟练记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尤其把元素周期表,金属反应优先顺序,化学反应条件,沉淀或气体条件等概念记住,化学学起来才会轻松些. 即:要熟记前18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特点,以及常见物质的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以提高解题速度。 对化学物的化学性质应以理解掌握为主,特别要熟悉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全面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能设计一些典型实验。 物理:关键是能独立应用,掌握物理思想。做题时要尽量画图,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对定理定义必须掌握,几大板块必须学会: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动量定律、机械能守恒、动能定律;电磁学中的洛仑兹力、左手定则、右手定则等。对所涉及的定理定义必须牢牢掌握。 遇到题目要注意老师的解题思路。首先要意思到是用办、热、光、电、原子物理五大块哪个知识求解,然后挖掘出已知条件,特别是隐含条件。题目无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进行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架好已知、未知的桥梁,独立应用,培养物理头脑。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 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眼下:放下包袱,平时:努力学习.考前:认真备战,考试时:不言放弃,考后:平常心.切记! 成功永远来自于不懈的努力,成功永远属于勤奋的人.祝你成功.
三、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什么不同 请分开来回答
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化学性质决定于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得失能力。判断是否具有相同性质的东西,不仅要看是不是相同的物质,还要从最本质出入手。例如:物质具有顺磁性还是逆磁性要看分子和原子内有没有单电子。物质的颜色决定于物质吸收光谱,进而决定于物质结构。
一种物质体现出来的化学性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牵涉到物质分子化学组成的改变。比如:可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这些性质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组成微粒决定的,比如卤素中的氯,溴,他们都具有氧化性,那么我们才说他们具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实际上不是同一种物质。
同理物理性质就更多了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熔沸点、导热性等等。也是因为组成他们的微粒的各种性质决定。比如拿水举例,水的三态,水,冰,水蒸气。他们之间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但是却指的是同一种物质。
四、化学是怎么被发现的?
化学,是一门科学。它不是说发现就能发现的。
⑴在化学发展的历史上,英国的波义耳第一次给元素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他指出:“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它可以与其他元素相结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把元素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以后,它便不能再被分解为任何比它更简单的东西了。”
波义耳还主张,不应该单纯把化学看作是一种制造金属、药物等从事工艺的经验性技艺,而应把它看成一门科学。因此,波义耳被认为是将化学确立为科学的人。
⑵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创立的原子学说进一步解答了这个问题。
原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毁灭的微粒所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2.同一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不同;3.一定数目的两种不同元素化合以后,便形成化合物。
⑶随后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又于1811年提出了分子学说,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他认为,许多物质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
存在,例如氧气是以两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实际上都是分子。从此以后,化学由宏观进入到微观的层次,使化学研究建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础上。
⑷19世纪末,物理学上出现了三大发现,即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这些新发现猛烈地冲击了道尔顿关于原子不可分割的观念,从而打开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结构的大门,揭露了微观世界中更深层次的奥秘。
热力学等物理学理论引入化学以后,利用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的概念,可以判断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方向和条件,从而开始建立了物理化学,把化学从理论上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现代化学的兴起使化学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多分支学科的科学,开始建立了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为分支学科的化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