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诗词的投稿信箱

513好学 2023-06-22 17:59 编辑:admin 290阅读

一、重庆诗词的投稿信箱

今日上午,记者在王琦美术博物馆看到,展出的90件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等画种以及篆隶真行草等各种书体和篆刻,其中包括中国书协副主席书法家翟万益,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法家郑晓华,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院长、书法家管峻以及著名花鸟画家苏百钧、姜怡翔等名家的作品。此外,还有侯开嘉 、梁时民、李青稞、刘庆渝、毛峰、刘明孝等来自川渝地区的著名书画艺术家的作品。

参观者络绎不绝

这些作品中,既有重庆的吊脚楼,一眼望不到头的山城梯坎等美术作品,也有描写重庆美景的诗词书法。王琦美术博物馆展览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特别是书法作品,书写的是与重庆、与渝中相关的诗词联赋和自作诗,可以说是一场纸上重庆诗词大会,饱含文化和艺术色彩。

画中的山城吊脚楼

比如,古诗《重庆府》也是展览上书法家最爱书写的作品之一,“江流自古书巴字,山色今朝看巨然……”。还有侯开嘉的书法作品《巫峡·同亥伯兄作》,“云点巫山洞壑重,参天乱插碧芙蓉……”。戴文的书法作品是赵熙的古诗《重庆》,让人看到气势恢宏的重庆,“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

此外,展出的书法作品还有古诗《黄葛晚渡》、《巴渝六景》、《五福宫》等,让你感受到诗画重庆之美。

《咏美丽渝中绝句二首》

《库区晨曦》

中国画《武隆揽胜》

二、重庆诗人写的诗

1945年,毛泽东同志为诗人柳亚子题写过两幅《沁园春·雪》。是年11月14日,《沁园春·雪》在重庆《新民报·晚刊》首次公开发表。”4月12日,红岩联线管理中心科研处处长王庆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毛泽东为何会为柳亚子题写两幅《沁园春·雪》?这首壮丽诗篇是如何公开发表的?发表之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毛泽东为柳亚子写过两首《沁园春·雪》

  4月12日清晨,红岩村景区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景区内《沁园春·雪》广场中央石壁上,镌刻着《沁园春·雪》手稿。细细观察,人们会发现石壁上镌刻的《沁园春·雪》和“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上题写的《沁园春·雪》稍有不同——前者比后者多了“亚子先生教正”和“毛泽东”几个字,以及毛泽东的印章。

  “这两首《沁园春·雪》都是毛泽东题写后赠送给柳亚子的,原作均收藏在中央档案馆。”王庆华说,这首著名的咏雪词诞生于1936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部队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时,在途中目之所及,群山环抱、沟壑纵横、千里冰封,不禁豪情满怀,在一农户家中挥笔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

  “这首词写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它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语言,明确指出,只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就一定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王庆华说。

  毛泽东为柳亚子题写《沁园春·雪》和重庆谈判这一历史性会谈有关。1945年8月,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参加重庆谈判,在此期间与柳亚子重逢。故友见面,分外激动,柳亚子多次向毛泽东呈诗,并索句留念。

  1945年10月7日,毛泽东给柳亚子回信:“……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毛泽东还用“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题写了《沁园春·雪》,与信一同寄给了柳亚子。

  柳亚子收到信和诗词后,高兴之余发现信笺上的题词没有题上、下款,也没有毛泽东的署名。柳亚子不想留有遗憾。他抓住毛泽东离开重庆前的时间,准备好纪念册,请他再题写一遍。

  这次题写在柳亚子纪念册上的《沁园春·雪》加上了“亚子先生教正”的上款和“毛泽东”的落款。随后,柳亚子又提请毛泽东盖章,奈何毛泽东没带印章。于是,柳亚子请篆刻家曹立庵连夜刻了两方印——白文为“毛泽东印”,朱文为“润之”,盖于毛泽东落款之后。

  不仅如此,柳亚子还请郭沫若手书“北国风光”列于毛泽东墨迹之前,将自己的和词及后记抄录在毛泽东墨迹之后。在渝公开发表后传遍全国各地。

三、重庆诗集

《重庆阃治十咏·龙虎屏》

【全诗原文】

不逐风云去,盍求山泽安。

祗怜当笔者,空作画屏看。

四、重庆诗歌网

1日高三丈如喷火,地裂土迸如杠烟。

狗卧树下无精神,农夫屋檐躺倒睡。

2 响午街道静如谷,烈日炎炎似火烧。

王孙公子把扇摇,农夫心中犹炼油。

3 日已近午天似火,民人早已檐下卧。

阔人房里如春日,讨食郎儿街边坐。

天已入夏注意防暑,向环卫工人,一线员工致敬!

五、重庆诗歌刊物

《沁园春•雪》首次公开发表是在重庆的《新民报晚刊》,并非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主管的重庆《新华日报》。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除了主持谈判外,还同社会各界朋友进行了广泛接触,留下了许多奇闻佳话,其中影响甚广的当属《沁园春·雪》的公开发表与唱和。

当时重庆的不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对毛泽东的好奇、崇拜、尊敬在一首小词《沁园春·雪》上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蒋介石深知这位对手的文韬武略,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毛泽东都远远超越了自己,虽然他心里并不愿意承认。毛泽东这次重庆之行,一首小小的诗词就把他塑造成了民众心中 “伟大诗人”的形象,这更加蒋介石的内心醋意翻腾!

为了遏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蒋介石立即招集了一批御用文人,开始以唱和为名,纷纷填词写文,以《中央日报》、《大公报》、《和平日报》、《益世报》等报纸对这首词作进行大肆“围剿”。据统计,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国民党组织的御用文人填的《沁园春》词作有27首,发表批判文章大约16篇。但是,可惜国民党御用文人这些词作都因为“胸襟、才情”欠缺,只如“鸦鸣蝉噪”,只添笑耳罢了。

从文学角度讲,词学大师夏承焘曾说:“这个词调适合于以赋体入词,又最忌板滞,是个较难驾驭的词调。两宋词人当中的许多名家,比如柳永、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都不见填制。”细细看毛泽东《沁园春·雪》,“气魄雄健奇伟,辞句深切精妙”出手便有“排山倒海之势”,此词一出,其余《沁园春》皆失色多矣。

蒋介石本想打击毛泽东,借机抬高自己,却是机关算尽,反坑了自身。正因为这首词在重庆引起的这场笔战,使全国人民重新认识毛泽东,也更加深刻的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从此,蒋家王朝的统治便一泻千里,日落西山。

六、重庆诗刊级别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