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的有钱人都移居国外?

513好学 2023-01-18 13:20 编辑:admin 63阅读

为什么那么多的有钱人都移居国外?

“移民”这个词听来不太让人舒服,为什么呢?移民意味着改变自己的国籍,成为一个外国人。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历史一般都是很悠久的,当然,也有历史比较短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假如有一天,自己突然就变成一个外国人了,与“中国”二字再无瓜葛了,仔细想来还真不是滋味,总有那么点“忘记祖宗”的味道。

在解放前,人们为了生活,到处漂泊,有的因此定居海外,我觉得无可厚非,但在祖国日益繁荣发展的今天,居然有很多人想着移民,实在有点不可思议!难道做一个中国人真的就很丢人吗?

有钱人移民的理由无外乎以下几个:

一,羡慕人家优美的环境,舒适的生活。

二,羡慕人家的福利制度,老了也不担心会被饿死。

三,觉得人家的社会安全,反正人家是讲法治的地方,不必担心银行里的几千万资产会突然的不翼而飞。

虽然说有钱人的世界我们永远不懂,但我们可以猜!对于现在移民的人来说,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主要在于对自己的祖国缺乏认同感,即使嘴上不承认,但潜意识里也是有排斥感的。当然,对于那些因客观原因不得已而移民的不在讨论之列。

对于移民的三个理由,我认为第一个不是很重要,第二个相对重要,第三个最重要。

就环境来说,一个优美的环境固然令人神往,但国人多数时候是喜欢热闹的,在一个环境优美,人烟稀少的地方难免会心生寂寞,所以与其说是移民的理由,还不如说是一个移民的借口。

为什么说第二个相对重要?因为对于“吃”来说,历来是人生一件大事,为了“吃”,我们的祖辈很是吃了不少苦头,所以有一个“老了睡着都有吃”的地方,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为什么说第三个最重要?一个人,如果已经解决了吃的问题,那么接下来就是“安全”的需要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制度比较完善,一般来说,只要遵守起码的规矩,就不会有飞来的“横祸”,生活中就会感到相对安全。古老的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交往方面的学问可谓高深莫测,潜规则无处不在,深陷其中的每一个人都难免会有世事无常人生难料的感叹。一个人如果向往简单的生活,移民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安全”的选择。另外,改革开放让许多人富起来了,但有的人却因此反而感到不安全,所以就选择移民了,这也是一种安全选择。移民的人多了,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人家有钱人都移民了,说明移民不会错!于是钱不多的也想方设法移民。当然有的人并非为了移民而移民,而是为了获得一个外宾的身份,然后到国内继续“发展”。

总之,移民这事儿是很难阻止的,顺其自然吧。有的人曾经惊呼:怎么精英都跑光了,这还了得!我却不赞成,如果能移民的就叫精英,那我们的社会岂不成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可是没有呀,我们的发展并没有因为“移民”而停止丫!而且发展还是很快的啊,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精英是不会流失的。精英必须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叫精英,真正的精英是想着如何服务社会,而不是想着如何改变国籍,而现在的人们习惯把有钱人都叫精英,所以容易产生误判。

虽然,移民不是一件自豪的事情,但也没有必要去大加责罚,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如果人家本来只想过好这辈子,难道不管祖宗就有错吗?另外,在农村,为子女找一个有钱的干爹也是常有的事,所以,如果有谁把孩子生到美国去了,也是很正常的嘛,人家教你如何去爱国你可以不听,但最好不要攻击人家生孩子这件事嘛,出来混大家都不容易。

其实,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去指责移民,而是要在发展中加快法治建设,健全法治,这不仅是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而且她是现代社会应有的动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国外生活是什么体验?

曾经在荷兰法国生活过,目前在德国工作。在荷兰法国的时候怀揣着过客的心情,工作学习之余也像标准游客一样去博物馆,吃美食,觉得心境和眼界都开阔了,每天有一种被崭新的新鲜感和刺激感。往往愿意和当地人走近一些,去了解去认知他们的生活。搬来德国后,过客的心情逐渐褪去,去超市,买家电,关心税收保险,生活被很多琐事占据。因为平时工作常用英文伴着偶尔德文,私生活里就尽量营造一个全中文的世界:看中文节目,中文书,听中文歌。。。最重要的是养一颗中国胃。朋友也变得分明,工作时朋友多是德国人,聊些不痛不痒的话题;走心的全是中国朋友,毕竟成长环境相似带来更多可以激起共鸣的话题。新鲜感和刺激感越来越模糊,仿佛国内的生活才会激起那样的感觉。所以,在哪里生活着,过着过着就被时间同化了,关键还是在自己,要有一种随时发现探索新生活的能力和心境吧!

在日本的话会特别注重“上下关系”,变得更独立自主,周围的日本人都很客气,但不会过度干涉自己的隐私。 在国内的话,就比较随性,很容易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也比较容易交心。 日本的食物也没有国内的好吃,太太太清淡了。无非就是拉面、海鲜、咖喱、蛋包饭之类的,每当深夜赶论文的时候就非常想念辣条、火锅和过桥米线。 前段时间回国,天天海底捞烤串,吃西瓜吃到撑(日本果蔬真的太太太贵了)。

孩子所在学校,同班同学或者同一个学校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每一间学校学生人数不多,从200多到1500学生每间学校不等,每一位老师几乎能叫出学校里的每一位在读学生的名字(我儿子分别在教会学校,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读过书)。我非常惊讶于老师们的记忆力!孩子平常看不到他做什么功课,但一旦期末,他会从学校里带回家一大堆已经做好的功课和作品,还有详细的学习报告!每一位学科老师都会为孩子写下学习总结评语以及未来的学习建议。

不是学不会依赖,只是找不到依赖,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游荡。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街道,不管开心与不开心都无人分享。白天还好过些,但是一到晚上总是想家,想国内的朋友跟生活,有时候会偷偷地哭。

那份孤独无助只有自己能体会,夜深人静的时候,很想找个人说话,可是翻遍手机通讯录,朋友圈,却找不到个可以说心里话的人。首先就会有孤独寂寞冷的思乡情,另外就是海阔天空的自由,总之,很复杂,每个人都不同,各有偏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