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后审计的弊端?
就是难以指导现场工作,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增加审计的风险性。
事后审计,审计人员更多只能依靠厚重的竣工结(决)算资料尽可能还原工程建设的真实情况,但“纸上得来终觉浅”,现场土石方挖了多少,事后看不到;前期清表有多大规模,事后查不清;钢筋使用的是焊接法还是粘接法,事后无法探知;更有甚者,因各种原因拖延送审几年,部分构件物是人非,无法精确算量。对隐蔽工程和前期工程的精确审计,现阶段仍受限于审计方法与技术的不足,增加了审计的风险性。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区别: 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2.两者独立性不同 3.两者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 4.两者遵循的审计标准不同 5.两者审计的时间不同 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要利用中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许多一致之处。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国家审计的区别?
1、二者概念不同。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执行政府预算收支的情况和会计资料实施检查审核、监督的专门性活动。
注册会计师是指通过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并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
2、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不同。国家审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准则准;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3、审计主体不同。国家审计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国家依法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由经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早于国家审计?
是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早于国家审计。
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公司制的出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第三方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增加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公正性。而国家审计则是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对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合法、合规和效益性。
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早于国家审计。
五、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区别?
内部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都是现代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往往需要借助内部审计,而内部审计部门也经常要求注册会计师提供管理建议书。但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有很大区别:
①审计独立性不同。内部审计受本部门、本单位直接领导,仅仅强调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与双向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同日而语。
②审计方式不同。内部审计根据本部门、本革位经营管理的需要自觉施行、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则是受托进行。
③审计内容和目的不同。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提出各项改进措施;而注册会计师审计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主要围绕会计报表进行,是对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④审计职责和作用不同。内部审计的结果只对本部门、本单位负责,对外不起鉴证作用。并向外界保密;而注册会计师审计需要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负责,对外出具的审计报告具有鉴证作用。
六、内部审计,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审计对象是什么?
。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审查单位内部的各项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并提出各项改进措施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依法对一切营利及非营利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与公允性进行的审计 政府审计是依法对各级政府财政收支情况及公共资金的收支、运用情况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
七、注册会计师审计有几章?
2015年注会审计课本 总共22章。 第一章 审计概述 第二章 审计计划 第三章 审计证据 第四章 审计抽样 第五章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 第六章 审计工作底稿 第七章 风险评估 第八章 风险应对 第九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第十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第十一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第十二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第十三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第十四章 审计沟通 第十五章 注册会计师利用他用的工作 第十六章 对集团财务报表审计的特殊考虑 第十七章 其他特殊项目的审计 第十八章 完成审计工作 第十九章 审计报告 第二十章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第二十一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第二十二章 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八、简述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
1、审计计划:预备调查;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的审核和批准。
2、审计测试: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
3、完成审计工作:审核关联交易;关注期后事项;关注或有损失;评价持续经营能力;完成审计外勤工作。
4、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编制要求;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审计意见的类型;审计报告范式。
九、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心得
在成为一名注册会计师(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CPA)之前,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实践经验来获得资格。其中,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uditing Standards,GAAS)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这个培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审计准则的要求,提升我们的审计能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我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的经历和心得。
培训内容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培训课程,涵盖了审计的各个方面。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 审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培训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审计准则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我们学习了审计准则的来源、目的以及对审计工作的指导作用。
- 审计程序:在这一部分,我们深入了解了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程序。我们学习了如何规划审计、收集证据、制定审计报告等。
-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审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评估和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以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风险评估:在这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如何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有助于我们在审计中更加注重关键领域的审计工作。
- 专业判断:作为注册会计师,我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分析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
培训经历
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经历。整个培训过程持续了几个月,包含了课堂学习、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等多个环节。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通过讲师的讲解和示范学习了各种审计准则的应用方法。讲师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地讲解了审计准则的要求和实践技巧。我们还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提问,进一步加深了对审计准则的理解。
在培训的实操训练环节,我们模拟了真实的审计工作。通过分析真实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业务流程,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并参与了实际的审计工作。这些实操训练给予了我们宝贵的实践经验,提升了我们的审计能力。
培训心得
参加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培训,我对审计准则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 全面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几乎涵盖了审计的所有方面,使我对审计的整个过程有了全面的认识。
- 实用性:培训中的案例分析和实操训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审计准则的应用方法,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些准则。
- 团队合作:培训中的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加深了我与同行的交流与合作。
- 专业认可:完成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后,我获得了与国际审计准则的相关认可,这对我的职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培训是一次非常值得参加的培训。通过这个培训,我提升了我的审计技能和专业水平,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区别: 1.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2.两者独立性不同 3.两者接受审计的自愿程度不同 4.两者遵循的审计标准不同 5.两者审计的时间不同 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种外部审计,在工作中要利用中内部审计的工作成果。第一,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部分。第二,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许多一致之处。第三,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