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中的夏枯草主治什么?

513好学 2023-09-14 20:10 编辑:admin 114阅读

一、中药中的夏枯草主治什么?

根据近代药理研究,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可应用于高血压症。 性味:辛苦寒,入肝胆经,清热平肝散结。夏枯草有清热肝火、散结消瘰的功效,可治肝火上升的头痛、头晕、眼痛及瘰疬(老鼠疮)等症。

【功用主治】 【功用主治1】

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叶可代茶。

治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2、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3、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4、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5、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6、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7、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一段时间以后温服。体虚者,可用夏枯草煎汁熬膏服,并以膏涂患处。兼服十全大补汤加香附、贝母、远志更好。

附方:夏枯草的功用是清肝明目,用瘀消瘤,还有利尿降压的作用。民间又用它来泡茶,作清凉被动暑剂。

【功用主治2】

(1)清肝明目:用于肝热目赤肿痛,及肝阳上亢之头痛、目眩(如高血压病),可配苦丁茶、野菊花。

(2)清热散结:用于乳腺炎、腮腺炎,可配柴胡、赤芍、浙贝母。

用于瘰疬(如淋巴腺结核)、瘿瘤(如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常配牡蛎、浙贝母。

①《本经》: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症,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②《本草衍义补遗》:补养血脉。

③《滇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

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结核。

④《生草药性备要》:去痰消脓,治瘰疬,清上补下,去眼膜,止痛。

⑤《本草从新》:治瘰疬、鼠瘘、瘿瘤、症坚、乳痈、乳岩。

⑥《科学的民间药草》:有利尿杀菌作用。

煎剂可洗创口,治化脓性外症,洗涤阴道,治阴户及子宫粘膜炎。

⑦《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淋病、子宫病有效;并能治高血压,能使血压下降。

二、铁树有什么医疗价值,可以治什么病?

铁树果

【拼 音】:TIESHUGUO

【来 源】:为苏铁科植物苏铁的种子。 室外铁树【功 效】:清热,止血,祛痰。

【主 治】:治咳嗽,痢疾,跌打刀伤。

【性味归经】:苦、涩,平。有毒。①《现代实用中药》: “苦,平,酸涩,无毒。”②《陆川本草》: “味淡,性寒。”入肺、大肠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外用:研未敷。

【别 名】:凤凰蛋(《植物名实图考》)

【拉丁名】:原植物苏铁 Cycas revoluta Thunb.

【考 证】: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中药化学成分】:球果(包括种子)含苏铁甙 (Cycasin)0.086%(种子的含量约0.2~0.3%),新苏铁甙 A、 B、 C、 D、E、 F、G(Neocycasin A~G),多量游离的棕榈酸(外种皮中含6.95%),多量淀粉,另含β-胡萝卜素,隐黄素(Cryptoxanthine),玉蜀黍黄素(Zeaxanthine)等色素。

三、铁树有什么用处?

大盆或木盆的多用于布置花坛\花台的中心,或摆放在大建筑物前的广场及门厅两侧.

中小盆的一般放在书房\客厅显得优雅高贵.

不论是露天还是室内陈设,均给人庄严肃穆及热带风光的美好感觉.另外,它的羽状叶片形状规则,质地坚挺,色浓绿而有光泽,是最常使用的插花配用材料,常用来制作花篮\花环及花圈,可保持长久不凋.

四、仁中白,仁中黄是什么?

人中白

【药 名】人中白

【拼 音】RENZHONGBAI

【来 源】为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

【功 效】清热、降火、消瘀。

【主 治】治劳热、肺痿、衄血、吐血、喉痹、牙疳、口舌生疮。

【性味归经】

咸,寒。①《品汇精要》:“味咸,性凉。”②《纲目》:“咸,平,无毒。”③《本草汇言》:“味咸,气寒。”

入肺、肝、膀胱经。①《本草汇言》:“入足厥阴、少阴、太阳经。”②《本草乘雅半偈》:“入手太阴肺、足太阴脾。”

【用法用量】内服:入散剂,1~2钱。外用:研末吹或调敷患处。

【用药忌宜】《本草从新》:“阳虚无火,食不消,肠不实者忌之。”

【别 名】溺垽(《本草经集注》)、溺白垽(《别录》)、白秋霜(《积善堂经验方》)、秋白霜(《医学入门》)、粪霜(《王圣俞手集》)、尿壶垢、尿干子(《四川中药志》)

【处方名】人中白、中白、漂人中白、生人中白、煅人中白。处方中写中白、人中白、生人中白均指漂人中白。为人中白在清水中浸漂后取出晒干入药者。功偏清热除蒸。

【商品名】人中白,以色白无杂质者为佳。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铲取年久的尿壶、便桶等内面沉结的尿垢,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方法】人中白:置清水中漂洗4~7天,经常换水,取出,刮去杂质,日晒夜露15天,每日上下翻动一次,以无臭为度,晒干。煅人中白:取人中白置坩锅内,炭火煅至红色,取出,放凉。飞人中白:取人中白研成细末,再水飞至无色为度。

【考 证】出自《日华子本草》;《本草衍义补遗》:“人中白,该置于风露下三年者,始可用也。”

【生药材鉴定】干燥的固体物,呈不规则的块片状,大小、厚薄不等,一般厚约3~5毫米。外表灰白色,光滑或有瘤状突起;有时一面平滑,另一面松泡而凹凸不平。质坚硬而脆,易碎断,断面起层,有尿臊气,以干燥、色灰白、质坚、无杂质者为佳。色灰黑,有砖屑杂质者不堪入药。

【中药化学成分】人尿长时间放置,因尿中酸碱度变化而产生沉淀物。人尿多为酸性,但因其中的尿素(尿素酶作用)渐次分解而生氨或氢氧化?,尿的酸性即经过中性而终成碱性,于是便相应地产生沉淀。在酸性环境沉淀的有尿酸、尿酸盐、硫酸钙、磷酸氢钙,有时尚有几种氨基酸;在碱性环境沉淀的有碳酸钙、磷酸镁按、磷酸镁、尿酸?、草酸钙等。故人尿的沉淀物组成是复杂的,但主成分是磷酸钙、尿酸钙。飞人中白成分应与人中白相仿;煅人中白主成分应是磷酸钙,可能尚含碳酸钙或石灰。

人中黄

开放分类: 中药

【药 名】

人中黄

【拼 音】

RENZHONGHUANG

【来 源】

为甘草末置竹筒内,于人粪坑中浸渍后的制成品。

在中药材分类中,“人中黄”如同“胆南星”一样,是一种加工制品。其制造的方法是:将甘草粉碎为末,装入直径约4~6厘米的竹筒内,竹筒口用布片塞紧并用松香封口(注意一定要将竹筒外皮和竹青刮去,以利渗透)。将竹筒浸入清水粪坑中2~3个月(一般是于冬季浸入,翌年春季取出),用清水漂洗20天左右,每日换水1次,至无臭味为度。待阴干后将竹筒劈开,取出圆柱形的粉甘草,晒干即得。“人中黄”一般呈圆柱形,暗黄色泽,虽甘草粉末凝集,但纤维纵横交织依然可见,外表附有残存的竹膜,气味特殊,略坚硬但易剥落。

【功 效】

清热、凉血、解毒。

【主 治】

治伤寒热病、大热烦渴、热毒斑疹、丹毒、疮疡。

【性味归经】

甘,寒。①《本草汇言》“味苦微甘,气大寒,无毒。”②《本经逢原》,‘甘咸,寒,无毒。”③《本草求真》“味甘,性寒。”

入心、胃经。①《本草备要》;“入胃。”②《玉楸药解》:“入手少阴心、足少阳胆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布包),2~3钱,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

《本草经疏》:“伤寒温疫非阳明实热者不宜用;痘疮非火热郁滞因而紫黑干陷倒靥者不宜用。”

【别 名】

甘草黄(《医林纂要》)、甘中黄(《现代实用中药》)

【处方名】

人中黄、甘草黄、甘中黄

【商品名】

人中黄、甘草黄、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考 证】

出自《日华子本草》。

【生药材鉴定】

完整者呈圆柱形,外表及断面均呈暗黄色,稍粗糙,可见到甘草的纤维,纵横交织,相互凝聚,有时外表尚附有灰黄色的竹衣残片,质紧密略坚硬,表面易于剥落,有特殊气味。以干燥、不霉者为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