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必背口诀

513好学 2023-09-12 11:02 编辑:admin 249阅读

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必背口诀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必背口诀如下: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核袜喘。

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

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

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

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

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

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

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辛凉解表药

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

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改陵激息风痉开音。

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

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

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

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

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

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参加执业药师考试的考生可能对中药学专业知识(二)比较头疼,其知识比较繁杂且没有规律可汪戚循。

把握好总体学习思路,掌握总论里面的知识,在学习各论的时候最好是结合一下总论的内容来进行推理。

关于药物功效的记忆,首先可以将每章的代表药物或中成药记住,知道教材的药材归类,掌握主要功效,然后掌握具有特殊功效的药材或中成药,还可以根据平时做题来提炼出常见考点。

二、2020《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口诀总结

2020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口诀总结

一.药用部位为块茎的药材

“两天三泻胡半白”。

该句可拆成:两天喊碰(天南星、天麻),三(三棱),泻(泽泻),胡(元胡),半(半夏),白(白芨)。

我们可以这样联想:“山野快禁(块茎),两天泻了三回,胡子都白了一半。”

二.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的药材

“宛西虎仗黄龙胆,山高草长抢仙丹”。

即紫菀、茜草、虎杖、大黄、龙胆草、山豆根、藁本、甘草、徐长卿、羌(抢)活、威灵仙、丹参。

三.含有石细胞的药材有26种

从前,有个大地主叫吴茱萸。他的大老婆为人厚朴,没人巴结(巴戟天)她。

新讨的二房(防己、防风),人称辛姨(辛夷),因生了两个儿子,叫栀子和杞子,就备受宠爱,有四个丫环(叫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照顾她。

她每天要吃五味东西:

1.豆砂包(豆蔻、砂仁);

2.炒肉,当时肉贵(肉桂),就杀了两猪(苍白术);

3.鸡血藤上长出的木瓜;

4.寄生在杜仲树上的槟榔;

5.二参麦冬汤。

这26味中药即:吴茱萸、厚朴、巴戟天、防己、防风、辛夷、栀子、杞子、黄芩、黄连、黄柏、黄芪、五味子、豆蔻、砂仁、肉桂、苍术、白术、鸡血藤、木瓜、槲寄生、杜仲、槟榔、党参、玄参、麦冬。

四.伞形科的13味药

“北回归、南蛇风,两活两胡芷藁芎”。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把教材里伞形科的13味药(北沙参、小茴香、当归、南鹤虱、蛇床子、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白芷、藁本、川芎)全都记住。

伞形科中药的共同特征是:都有香气,分郑唯谈泌组织是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除川芎含有草酸钙晶体外),都含有挥发油成分。

五.含有油室的药

“芎归木丁香油室,吴萸二术泽泻枳”。

即川芎、当归、木香、丁香、吴茱萸、苍术、白术、泽泻、枳实。

以上就是关于《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执业药师考试时间节点、考试真题、备考技巧等内容,欢迎及时在本平台进行查看!

三、记忆中药药名及其性味归经的顺口溜、还有和中药相关的专业网站

中药歌决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白芷葱白加荆防,羌活藁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热有升麻,浮萍薄荷桑菊花,柴葛蔓荆牛蒡子,木贼豆豉蝉衣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清热泻火莫延迟,知母石膏寒水石,芦根竹叶淡竹叶,青葙栀子决明子,鸭跖夏枯谷精草,密蒙花粉功无私。

四、药学专业记里面的药物有什么方法

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诵读。通过诵读可使学员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定广泛和概略的了解,这是学习的第一步。二是背诵,即对学习内容中的关键或重点必须熟读牢记。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对于学习中医学熟读经典、背诵原文警句的确十分必要,应把背诵当作是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切勿偏废。《医宗金鉴·凡例》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清,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可见“背诵”是为了书“熟”,书“熟”是为了理明,理明是为了识清,识清是为了准确地临床辩证。总之背诵的目的是要实用。如果药物的性能功效、方剂的组成配伍、经络的分布循行走向等等不能熟读牢记,那还能学好中医吗?当然强调背诵但要有选择有重点。前人编写的许多歌赋、口诀等正为此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不要死记硬背。同时在背诵中又能进一步加深理解,即所谓诵而能解也。附带说一下许多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在背诵记忆上都颇具功底,例如某院的教授虽已年近九旬,但对《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典医籍的主要内容至今仍能背诵,令人惊叹!亦足见吴老早年在背诵方面的功底之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